
众所周知,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产品的利润特别是其高额利润体现在附加值上,附加值越高,产品的利润率就越高,两者成正比例的关系。在进入世界经济体系后,鉴于知识产权规约的约束,我国是否会被科技先进国家的科技“资本”所支配而成为“洋打工者”,绝非捕风捉影之说,珍珠产业的现状就很能说明问题。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珍珠生产国,产量约占全球的95%。但我们并不是珍珠生产强国,2013年,全球珍珠产品销售额约50亿美元,我国却不到5亿美元,差距就在附加值上。
国资委主任李荣融曾指出,目前企业技术投入少,缺乏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中央企业科技支出平均占主营业务收入的1%;相关数据又显示,韩国和日本对技术的引进与消化吸收创新的费用比例是110,我国则是101。另据统计,大型跨国制药公司一般是把利润的10%到20%用于研发,而国内整个医药工业的研发投入仍徘徊在销售额的1%左右。
专利作为知识含量的表现形式之一,更是科技投入的体现。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美国授予的专利中美国自己所占据的份额开始下降,1970年美国发明家在美国申请的专利数占总数的66%,但在1989年这个比例就下降到52%。而1990年又回升到54%。美国发明家在其他国家申请专利的数量也开始领先,包括在英、法、德、日等国。这种变化的背后是有其强硬基础的,数据显示,每年美国在研发方面的公共和私人投资总额超过2500亿美元,占世界研发总投入的50%……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没有投入,哪有产出;没有积累,何谈发展。探究更深层次的原因,我国企业之所以在广告上舍得投入而在研发方面吝惜,恰如有人所分析的,只有源自于体制、制度和政策的引导才能促使企业追求科技进步,如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政策或者力度不够,则会在客观上助长急功近利、优汰劣胜的现象。这才是病灶的原因,标本兼治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