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知识产权滥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前不久,接连发生在冷轧机械行业的两起专利侵权诉讼案,引发了业内许多专家和有关人士的强烈反应。日前,数十名中国轧钢界的老专家在中国轧钢学会召开的“加速冷轧机国产化座谈会”上,就行业中个别人把业内公知技术申请为专利,之后再以技术侵权不断起诉同行,由此影响到行业内正常的技术创新与发展的现象表示担忧,提出净化学术环境,促进技术创新,加快冷轧设备国产化步伐,并强烈呼吁有关部门采取必要措施,坚决制止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两起引发争议的专利案
引发争议的两起专利侵权案,一个是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郑红专诉天津市冶金规划设计院、山西省晋中万邦工贸有限公司侵犯专利权案另一个是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郑红专诉郑州天宏泰隆冶金机械技术有限公司、胡玉秀、北京泰隆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洛阳弘泰隆重工机械工程有限公司。
前一个案子是两原告去年向天津市第二中级法院提起的,指控天津冶金院和晋中万邦公司制造和销售、使用的轧钢机,侵犯了冷轧专家郑红专在1989年申请、1991年获得的发明专利权,要求赔偿经济损失927万元。这个专利为“一种轧辊小挠度、高刚度轧机”,专利号为89101393.8,1999年由郑州拓普轧制公司取得独占实施许可权。
此案天津二中院审理认为:天津冶金院和晋中万邦公司轧钢机的技术没有覆盖原告专利的全部必要特征,不构成侵权,驳回郑红专和郑州拓普公司的诉讼请求。天津二中院在2003年11月作出判决。两原告不服一审判决,向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天津高院作出维持一审判决的二审判决。二审判决后,郑州拓普公司强烈地表示不满,认为天津的法院搞地方保护,导致这项“举世瞻目的国际发明专利、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专利技术将在世界范围内置于任人随意侵犯”,并通过一些渠道展开了申诉。
后一个案子是郑州拓普公司和郑红专向郑州市中级法院提起的,起诉四被告制造、销售的1400mm12辊单机架可逆冷轧机,构成了对原告专利号为89101393发明专利权的严重侵犯,要求赔偿经济损失2980万元。
知识产权滥用阻碍技术进步与发展
何谓滥用知识产权?目前大概的情况:一是制度滥用,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去申请和获得本不该具有的权利,如专利权、商标权,所谓不正当获得;二是权利滥用,利用已有的知识产权去谋取市场垄断,搞不正当竞争,排挤同行对手;三是诉讼滥用,即随意地起诉别人,以达到扰乱、损害对手的效果,取得竞争利益。专家们认为,冷轧机械行业目前出现的两起专利侵权诉讼案已经构成知识产权滥用行为。
据专家介绍,冷轧钢板带生产是代表一个国家钢铁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建国初期,我国不能生产冷轧钢板,20世纪70年代武钢引进1700工程,才开始建立了我国现代冷轧钢板生产的先河,随后宝钢、攀钢等企业也先后引进此类技术,形成了我国冷轧钢板生产的主要能力。
目前,我国已具备冷轧钢板带生产能力1200余万吨,但国内冷轧钢板带依然供不应求,每年仍需进口1000多万吨,其中包含许多重要品种和薄规格钢板带。
值得提出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几乎所有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较先进的钢板冷轧机组都是进口设备,国内不能自主设计制造供应高水平冷轧机组,以至于国家和企业每年不得不拿出大量外汇去购买冷轧机和冷轧钢板带。因此,自主设计制造现代化的冷轧板带钢机组,用高水平装备武装我国的钢铁企业,成为国内许多轧钢工作者的宿愿。但终因技术和制造等方面的原因,没能形成钢板冷轧设备的规模产业。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委的号召和支持下,一些研究所、设计院和企业开始设计制造国产的大型宽板带冷轧机。这些企业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依靠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开始步入设计制造宽板带冷轧机的行列,装备水平逐渐接近国际水平,使冷轧设备国产化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
专家们提出,郑州拓普公司1989年获得的这项专利的实质是轧制力中移和轧辊座下的垫块中移,技术并不先进,国外早有应用。该公司却将其技术夸大为“跨世界发明”、“国际上三五十年之内不可逾越的技术”,将这些技术申请了专利,并以之起诉同行单位侵权的做法,已经背离《知识产权法》的立法初衷。这种任意扩大专利权益保护范围,以占有知识产权为目的的做法,已经演变成为打击竞争对手,甚至是遏制他人竞争的商业工具。《专利法》的目的是促进全社会进步、全社会创新,追求的是利益平衡、社会进步,鼓励创新,同时还保护公共利益。
座谈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获得专利权的发明创造必须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公知技术是不能获得专利权的。郑州拓普公司上述专利属于公知技术,不应该成为发明专利。《专利法》也规定,专利权被授予后,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认为该专利权的授予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都可以请求专利复审委员会宣告该专利权无效。
会上,张树堂(中国金属学会轧钢学会副理事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大百科全书冶金卷编者)表示,我国国产化面临大好的发展形势,但是总的来说还相差得很远。有一些人,借自己所谓的一些专利,任意扩大解释范围,然后就是阻碍别人搞同类型的、同样的多辊轧机,并都认为是侵权,这种做法不利于我国冷轧轧机的发展。
据悉,在郑州中院起诉的后一个案子中,被告方已找到证明原告方的专利技术早在上世纪30年代就在美国成为专利的材料,并已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89101393.8号专利无效的请求。这次座谈会中一些老专家也搜集了有关资料,准备向专利复审委员会提出这项专利无效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