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的强劲走势在带来用电持续高涨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能源紧缺问题。进入2013年,全国19个省市煤炭供给全线告急,各地纷纷拉闸限电。
有关专家指出,中国能源危机是一个长期而严峻的命题,它将考验中国经济的中枢神经。而引进跨国能源巨头,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缓解能源危机的有效策略。
1200亿元核电“奶酪”
目前中国电力总装机容量为3.58亿千瓦,中国核能发电只占其中的1.7%。这个数字低于核电在世界上电能比重17%的平均数字,更远远低于法国、美国等高达70%和30%的数字。
据称,按照国家发改委的核电规划,中国计划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在2020年以前建成20—40座核电站,总装机容量为3600万千瓦,使核电占全国电力生产的4%。中国秦山、大亚湾、田湾和岭东四个核电站目前共有11个核电机组,其中8个机组已投入商业运行,装机容量为610万千瓦;在建的3台机组将在2005年前投入运行,届时,中国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870万千瓦。
国家发改委一位人士表示,按照保守估计,这需要投入近4000亿元人民币。当然,随着国产化率的不断提高,可能只需要3000亿元左右的资金,但是这个数字也是很高的。按照平均40%的核电设备技术等由国外核电企业提供,将花费1200亿元左右。这表明未来16年,中国将从国外进口核电设备技术的资金近1200亿元,这还没有计算投产之后“外援”参与的运营费用。
中国核电市场蕴含的巨大商机,给各路资本以充分的想象空间。
各路资本惦记核电
近几年,中国建造好了几座核电站,除了自己的技术外,也采用了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技术,而美国公司一个项目也没有拿到。对此,美国西屋公司的态度积极,该公司发言人表示,与中国在核电方面合作不仅仅是卖给中国几个核反应堆的事情,而是通过合作与中国建立长期的战略性伙伴关系。西屋公司有这样一个初步设想,今后几年里向中国出口4座核电站,使用1100兆瓦的AP1000反应堆,每座大约价值15亿美元左右。
据分析,美国西屋公司能否在中国核电市场赢得一些“蛋糕”,关键还取决于美国自己。西屋公司面临的最大障碍是美国政府长期以来对中国实施严格的出口控制。核电技术作为一种带有特殊性的技术出口,更是属于美国政府严格控制的出口类别。如今面对市场诱惑,美国还会继续压制自己最有竞争力的产品出口吗?
4月13日,美国副总统切尼首次访华。切尼此次访华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向中国推销美国西屋公司核电技术。
据介绍,在进入中国核电市场的跨国核电企业中,最重要的是法国核电军团。法国是全球核电发展技术最为成熟的国家,已是世界最大电力净出口国,电力已经成为其第四大出口商品。其电力成本几乎是欧洲最低的,每年因此获得的利益约为26亿欧元。法国电力公司最早于1984年进入中国市场,拥有3100万国内客户和2000多万海外客户。目前在华总投资额达到28亿美元,投资项目包括山东火电项目、广西来宾电厂等。特别是参与了我国重大核电和水电开发项目,在大亚湾、岭澳、秦山核电站以及其它项目建设中,是中方聘请的工程设计公司或技术顾问。
而刚刚结束对中国访问的韩国科学技术部次官任祥奎表示,韩国拥有原子能技术,并要求对韩国进军中国核电市场给予积极的支持。据称,韩国是惟一一个直接完成原子能发电站的设计、制作、建设及运行全过程的国家,而且斗山重工等韩国核电企业还有参与过中国核电建设的经验,从这一点来说,韩国企业进军中国核电市场也值得期待。
目前,中国打算在今年上半年发布新建的4所核电站的投标邀请书(ITB),有关的招标文件正在拟订之中。预计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韩国、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及俄罗斯等国家之间将展开激烈的投标竞争争夺战。
探路中国的悬念
上海交通大学电力学院侯志俭教授认为,随着中国核电领域的逐步放开,进入这个领域的跨国公司数量将逐步增加;而目前中国的核电比重不到2%,要发展到17%的世界平均水平,需要很多跨国公司的技术支持与合作。然而,早期进入中国电力市场的跨国公司已纷纷退出,这无疑给跨国核电巨头抢滩中国留下了悬念。
2013年3月3日,美国电力公司以3450万美元将其在华拥有并经营的南阳电厂70%股份出售给南阳市政府。中国电力行业行情一路看涨,美国电力公司为何这个时候撤出?
据称,出于公司自身业务重整需要,美国电力公司出售海外非核心资产,以适应公司长远利益,这一决策是正常的。但分析人士表示,美国电力公司退出不是单纯个案,自2012年以来,外资大举撤出中国电力行业确是不争的事实。第一批独立开发商已基本退出中国电力市场,其中包括第一个以外商特许权(BOT)方式参与广西来宾电厂B厂项目、占公司40%股份的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美国赛德能源在华的代理公司——中国海外公司出售在特鲁莱温州电厂、广东东莞厚街电厂、河北唐山热电厂和湖北蒲圻赛德发电有限公司的股份;全球第三大能源巨头美国迈朗在中国市场也已全线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