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许多小企业加入光源产品生产,但由于这些企业生产设备简陋、技术水平低、市场知名度差,在竞争中只能靠低价格赢得市场。因此出现了品牌繁多、价格杂乱、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直接对大规模企业造成冲击,给我国光源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近期,国家质检总局对双端荧光灯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共抽查了北京、辽宁、上海等7个省市29家企业生产的29种产品,合格16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55.2%。
抽查中反映出的主要质量问题有:
第一,部分产品介电强度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介电强度是指荧光灯灯头和灯插脚之间不能被1500V的高压击穿。本次抽查中有4种产品该项指标不合格。介电强度不合格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使不应带电的灯头有可能成为带电体,使人在更换灯管时引起触电。
第二,部分产品光通量不合格,不能满足使用者照明需要。光通量是指表征光源在单位时间内发出的可见光量,是最能体现双端荧光灯产品的技术水平和使用目的的指标。本次抽查中有8种产品该项指标不合格。光通量不合格对消费者来说不仅需要购买更多的荧光灯以达到照明效果,造成电力浪费,更重要的是,超量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废旧灯管,灯管中的汞对人和环境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造成以上这些问题的企业主要是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投资建厂后,盲目开工,对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设备、产品检验等都投入不大,对标准不够了解,技术上只是相互模仿停滞不前,在价格上相互压价,有时为降低生产成本选用劣质原材料,其产品质量与国家的标准要求相去甚远。
针对本次抽查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国家质检总局将责成各地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扶优治劣、规范市场、引导消费的原则,对此次抽检中产品不合格的企业依法进行处罚,限期整改,并确保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得出厂销售。同时,公布一批抽检中质量较好的产品及其生产企业,引导消费者的正确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