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长城软件签约承担了国家工商总局工商行政管理网应用系统改造和企业信用分类联网应用项目。
工商行政管理网应用系统改造项目主要是围绕实现总局和副省级以上节点的联网应用任务,完善数据采集功能、完善工商行政管理网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建立门户系统。而企业信用分类联网应用系统就是要在工商业务系统和经济户口数据库的基础上,通过业务数据提取、复制、数据交换或人工录入方式,汇集企业信用监管信息。承担这两个项目的建设,表明长城软件公司在工商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实力得到了进一步肯定。
中国将成长出世界级软件公司
尽管中国软件产业已经快速发展了十几年,整个软件产业的规模也不小,但一看到出口统计数据,看到中国服装业、家电业的国际化程度,就觉得我们的差距还很大。这说明,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已经到了需要突破的时候,而且这个突破,一定要把中国软件产业的发展放在全球背景下来分析、规划并制定发展策略。
现在大家对国际化谈论得很多,但我认为对于中国软件企业来讲,国际化绝对不只是一种时尚,而是中国软件行业要生存、发展的现实选择。
中国软件业国际化的挑战与机遇
我们现在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即使在中国本地市场,我们也感受到越来越浓厚的国际竞争。在传统的系统支撑软件市场,国际厂商继续垄断,而且国际厂商正在开始从高端市场走向中低端市场,微软也开始介入这个市场;在行业应用软件市场,国际厂商也在陆续进入;在定制软件服务市场,印度软件公司已经开始拓展中国的市场;在IT咨询服务市场,高端的、全面的国际竞争已经持续了多年。
从这些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软件市场的国际化竞争比我们想象得要大、要深得多。
我们虽然面临更大的挑战,但是也有新一轮的世界产业分工带给我们中国软件产业巨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前一段我们讨论很多的制造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制造业在这次转移中赢得了很多机会。我们所说的新一轮转移,是知识性服务产业的转移。要在这次产业转移中获取机会,国家要具备3个特点:智力资源丰富、水平高、成本低,世界上有3个国家在这次转移浪潮中最具竞争优势,这3个国家就是印度、中国和俄罗斯。这是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巨大历史机遇。
本土软件企业的国际化模式
作为本土软件企业,我们的发展要跨过三关:第一关就是核心技术和产品;第二关是产业规模关,我想只有中国出了几个有1万人规模的企业,我们才可以说中国软件业很辉煌;第三关是国际化,这是必须要做的。对我们中国软件企业来讲,国际化本质就是建立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个是加大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力,第二个就是加大在国际市场和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我们绝对不能仅停留在国内领先的水平上。
软件产业国际化,不同国家走不同的模式。美国是以创新为基础的模式,主要特点是标准产品和标准化服务;日本是定制模式;印度是以国际市场为主的服务出口模式;爱尔兰主要做转口贸易;以色列主要做中间件产品;菲律宾主要是提供低端技术性服务。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模式还有待大家讨论,但我认为有一点要坚持,就是至少在第一个阶段要以开发出口为标准。
在具体策略上,中国的软件企业有几点要把握。首先要在中国市场上做大、做深、做强,发挥我们国家的比较优势;其次是要利用好海外华人的资源,利用好国际人才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以建立好国际经营体系,利用好国际资本市场。
中国能诞生世界级软件公司
中国软件企业经过了十多年的发展,现在面对全面的国际竞争。在完成国际化的历练之后,中国软件企业必将真正成熟起来,而中国也必将造就出几个世界级软件公司。
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首先,我们将有一个很大的内需市场,尽管现在中国总体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但我们的增长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所以不能低估内需市场对产业的拉动作用,中国的移动通讯业、中国汽车业、中国钢铁业的快速发展都是内需市场拉动的。
其次,我们有人力资源的优势。2003年,中国的大学生有212万,已经超过美国、日本、俄罗斯,且今年还会继续增长。近几年,中国每年新增的智力劳动力数量都排在世界第一位,我们目前所欠缺的只是经验。
尽管国内软件业发展的历史不是很长,与国际厂商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本土软件企业的进步幅度已经相当快,我们的产业链已经在逐步形成,分工也越来越明确。
因此,在政府的积极政策支持和我们已经拥有的比较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下,应该说,在本土诞生几个世界级软件公司是指日可待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