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节能减排>> 正文

企业家联手宣战沙尘暴

中国企业报道  2013-11-13 15:20:42 阅读:
核心提示:近日是世界环保日。本来联合国宣布今年环保工作的主题是与海洋有关的,但一批表示要为环境保护做点工作的特殊人群却直接奔向了中国的大西北,奔向了中国沙尘暴的重要起源处——内蒙古阿拉善沙漠。

  近日是世界环保日。本来联合国宣布今年环保工作的主题是与海洋有关的,但一批表示要为环境保护做点工作的特殊人群却直接奔向了中国的大西北,奔向了中国沙尘暴的重要起源处——内蒙古阿拉善沙漠。包括北京首创的刘晓光、首钢集团的王青海、新浪网的汪延、招商银行的马蔚华、中国网通的田溯宁、巨人公司的史玉柱、华远房地产的任志强、UT斯达康的吴鹰、泰康人寿的陈东升、亚信科技的张醒生、今典集团的张宝全、万科集团的王石、用友软件的王文京、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河南建业的胡葆森、红太阳集团的冯玉良、盘龙云海的焦家良以及香港嘉利来的穆军、台湾聚合的吴亦圭等在内的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企业家围绕环保目标在阿拉善共同发表宣言,出资创办环保公益基金会,携手治理沙尘暴。中国企业家为公益事业而开始了历史上的第一次联合。

  伟大的创举

  阿拉善是内蒙古最西部的一个盟,处在北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沙漠、戈壁和荒漠草原各占三分之一,全盟常年干旱少雨,风大沙多,自然环境恶劣,阿拉善沙漠成为国内第二大沙漠。然而历史上阿拉善曾经是个水草丰美的地方,只不过在建国后由于多种原因破坏了地区生态保障体系才使其沦为国家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重点区域。

  近百名企业家赶场聚集到内蒙古阿拉善盟,主要目的就是共同签署发表《阿拉善宣言》,联手出资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筹备落实“阿拉善SEE生态基金”,为全方位综合治理阿拉善沙漠、遏制沙尘暴扩张、逐步修复生态家园而努力。

  作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发起人,近百名企业家每人每年捐资10万元人民币,连续10年,作为协会运作的公益基金——“阿拉善SEE生态基金”,主要用于因阿拉善沙漠引起的中国北方沙尘暴的治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发起人还共同通过了《“阿拉善SEE生态基金”章程》,规定“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从事环保公益活动,它的宗旨是治理沙尘暴及沙尘暴区域的生态修复,业务范围包括:以阿拉善沙尘暴治理为起点,逐步开展中国其它地区的沙尘暴治理及环境保护活动,同时启动与沙尘暴区域有关的生物多样性和本地文化保护项目。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阿拉善SEE生态基金”的起源始于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2001年,北京九汉天成有限公司在内蒙古阿拉善盟斥资5000余万元人民币建设月亮湖生态旅游景区。3年多来,有数十位中国知名企业家陆续到访该景区,经过亲身体验,他们发现,阿拉善沙漠系近年来严重威胁中国乃至于亚洲地区的沙尘暴发源地。基于回馈社会与保护中国生态环境的动机,众多企业家决定发起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阿拉善SEE生态基金”。

  第一次筹备会议发生在2004 年2月14日。第一批发起人有11位,包括巨人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史玉柱、南洋教育集团董事长任靖玺、中民集团总裁刘京、北京首创集团总经理刘晓光、北京九汉天成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军、联和运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树新、中国企业家论坛秘书长李俊、清华同方环境有限公司董事长林荣强、新华信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民、云南盘龙云海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焦家良、香港嘉利来有限公司董事长穆军。

  到5月第二次筹备会议召开时,又有包括万通集团的冯仑、搜狐公司的张朝阳等数十名国内知名企业家相继加入进来,总数接近100名。从名单上分析,在发起人里,多数为在各行业中有知名度、有代表性的企业家,而且民营企业家和高科技企业家居多。

  据“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阿拉善SEE生态基金”的组织负责人介绍,成立后的“阿拉善SEE生态基金”参照了有116年历史的美国国家地理协会的运作模式,并通过建立由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法律机构、国际审计机构、专家委员会等共同参与、交叉制衡的监督机制,实行分权管理,探索一套有利于中国社会公益事业健康发展的散财之道,把基金会办成中国诚信度最高的公益机构。

  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现有基金会1000余家,但都属于政府机构的延伸,属慈善性质而非公益性质,由企业家自己发起,并用于社会公益事业的基金,在中国一直还是空白。学者认为,这次近百名中国企业家以社会公益为目标携手合作,主动承担生态责任与环境责任,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仅意味着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的、非政府管理的公益机构的正式诞生,也标志着中国第一个以企业家为主体,由企业家自己对社会负责的公益基金的诞生。

  历史选择了企业家

  为什么这些企业家要从五湖四海来到阿拉善沙漠?为什么要成立一个“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并筹建“阿拉善SEE生态基金”来参与中国治理沙尘暴的事业?在近百名企业家联手发起治理沙尘暴的行动过程中,其动机与可持续性也遭受过有关方面的质疑。

  近百名企业家在6月5日共同签署的《阿拉善宣言》中这样声明:我们认识到在中国经济取得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我们的一些对自然不友好的思想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我们日渐毁坏了与我们唇齿相依的自然环境,我们过去所取得的那些经济成就中,有不少是建立在巨大的环境成本之上的。到今天,我们已不得不正视遍及全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它已对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威胁。空气和水污染、江河湖泊枯竭、土地荒漠化、沙尘暴兴起、生物多样性锐减,这些问题影响到我们企业经营的环境,影响到民族的生存根基。任何一位有一点眼光和起码责任心的人,都不得不将生态危机纳入视眼,认真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与环境恶化的关系。自然环境是人类的依托,如果自然环境被我们彻底破坏了,我们的一切梦想和追求也就失去了依托。在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今天,我们不得不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能为环境质量改善做点什么?发一个良好的心愿?出一点钱出一点力,将大家的力量集合起来,成立“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筹建“阿拉善SEE生态基金”,大家共同参与治理沙尘暴,与政府和社会一起来回馈自然、投资自然、改善中国的生态环境,这就是我们这些企业家对这个问题的回答。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阿拉善SEE生态基金”的组织负责人表示,正是基于以上这样的自觉和共识,这些来自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家们才自觉的汇合于阿拉善沙漠,签署共同宣言。作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发起人,近百名企业家愿意为《阿拉善宣言》倡导的愿望和梦想而真诚努力,使“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和“阿拉善SEE生态基金”得到中国社会和世界的认可,使之发展成为中国治理沙尘暴的重要环境公益机构。

  学者指出,世界企业发展史证明,随着财富的积累与丰厚,企业家必然会主动地追求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和谐统一,追求人道主义与市场效率的有机结合。这次联手治理沙尘暴行动正好反映出中国企业家的社会角色真正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