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煤,一个内涵宇宙生命和激情源泉的名字。凡有煤缘而大智大勇的人,经过火能的历练,都会用一腔热燃的精神,实现黑凤凰的涅 。
终于有一个吉祥的日子——2004年8月25日,北京,传来关于潞安喷吹煤的喜讯。
除了常人想象的欣喜、激动,更有脑海萦绕的不屈,眼前浮现的期待,神圣的使命,巨大的责任……
潞安古称上党,是一片盛产神话的土地。不仅因为它是“后羿射日”传说之地而闻名,更因为在市场大潮下,创造出的效益而神奇。
2004年8月25日,北京。一项孕育着巨大经济、社会效益的成果得到科学界的高度认可:“潞安煤用于高炉喷吹技术开发与应用”初评为“2004年度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潞安矿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潞安)成为国内烟喷煤行业缔造者。
参加评选的20多位院士、煤炭企业总工程师用数字说明了此项研究成果具有的划时代意义:从煤炭行业来讲,喷吹煤销售单价为300元/吨,混煤销售单价为195元/吨,国内一年需求喷吹煤1000多万吨,仅销售差价部分销售收入直接增加10多亿元;按0.75洗选回收率计算,年节约运力300多万吨。从钢铁冶炼行业来讲,使用潞安喷吹煤,按0.85置换比计算,1万吨喷吹煤可替代焦炭0.85万吨,焦炭单价约为1300元/吨,喷吹煤单价约为450元/吨,年经济效益为85亿元以上。
数字是最枯燥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潞安喷吹煤的成功推出,不仅对开发应用贫煤、贫瘦煤资源,调整煤炭行业产品结构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同时对于我国节省焦煤战略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实现炼铁工业结构优化和节能降耗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功在当代,利及子孙”。荣誉桂冠背后凝结着潞安人多少汗水和心血,浸透着多少创新和挑战,饱含着多少睿智和果敢!从研制到开发喷吹煤,潞安矿业走过了7年风雨坎坷路。
锐意进取 实现烟煤第一喷
回首人类走过的上百年历史,无论是政治变革、经济腾飞,还是技术变革、新文化思潮,其根本的动力来源于人类的创新活动,创新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成为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和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
高炉喷吹煤粉始于1840—1845年法国马恩省炼铁厂喷吹木屑。半个世纪以来,国际冶炼行业高炉喷吹技术在钢铁行业应用,主要是无烟煤,而烟煤由于挥发份偏高,容易导致高炉爆炸,而从来没有纳入国内外高炉喷吹研究者的视线。
难道不能用成本低的其它煤种代替吗?“上帝”期待向高炉喷吹用煤的权威理论发出挑战的第一个“吃螃蟹者”!奇迹出现了!潞安以大无畏的科学胆识向高炉喷吹用煤的权威理论发出挑战,率先提出潞安贫煤、贫瘦煤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种进入高炉喷吹领域的理论。
1998年3月,在宝钢用户座谈会上,潞安矿务局(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前身)分管运销的副局长刘仁生受到阳泉矿务局的参会者关于无烟煤介绍情况的启发和震动。刘仁生一直在沉思:潞安生产的贫煤、贫瘦煤,灰分低,含硫量低,具有良好的可磨性,挥发份接近无烟煤,热值高,是否可以作为高炉喷吹煤?
3月16日,从宝钢回来的第二天,刘仁生就把潞安煤喷吹的想法告诉了煤质处处长张志钰(兼局生产副总工程师),并要求张志钰“最快拿出方案,最快组织人员实施,最快得出结果”。
这个史无前例的大胆想法,是否可行?从刘仁生办公室出来,张志钰顿时感到任务的艰巨性。于是他连续几天研究大量资料,和煤质处、科研所的技术人员一起把潞安贫煤、贫瘦煤与无烟煤做了煤质对比分析,竟然得出一个结论:潞安精煤都为低挥发份,灰分低,特低硫、磷、氯的优良煤种,可磨性好。刘仁生的想法可行。
1998年4月,煤质处成立喷吹煤开发小组,申义、杨洁溪、郭建芳、周文豪、张继忠等为成员,张志钰为组长,国内第一家喷吹煤研究小组正式诞生。
从1998年4月到8月,经过煤质处、各矿煤质科、煤科总院3家整整4个月的对比化验,结果终于应和了刘仁生“潞安贫煤、贫瘦煤不仅可以做喷吹煤用,有的指标甚至优于无烟煤”的想法。
想法得到了理论的论证,可到哪里做全面深入的研究试验呢?刘仁生在研读《晋城无烟粉煤制造气用型煤技术调研总报告》时,发现冶金工业部鞍山热能研究院可以做喷粉煤试验,并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1998年9月21日凌晨,周文豪带着4吨煤样和潞安的希望,开始了鞍山之行。经过50小时的颠簸到达了目的地,当天晚上,周文豪就和热能所孟庆波所长、金邦新主任工程师和姚启康高工座谈,商量了有关事宜。第二天,他们就潞安喷吹煤燃烧试验达成了一致意见,对潞安煤作三个粒度的燃烧喷样草拟了合同。
接下来又继续了一个漫长的等待。
转眼到了1999年,在潞安煤炭运销形势更趋严峻,销售困难、外运困难,货款回收更困难时,刘仁生将喷吹煤项目纳入了潞安的重要议程,并争取到20万元的科研经费,希望喷吹煤项目给潞安带来新的希望。
而此时却传来喷吹试验失败的消息,来自四面八方的舆论压力扑面而来。困难并没有吓倒潞安人,在一片反对声中,潞安人继续走自己的路。
经过多次试验,焦化所提交了试验初步报告,主要结论为:潞安煤通过细粉碎圆满地解决了其输送性能问题,9个喷吹燃烧煤样的单位时间喷煤量均达到或超过设计标准。潞安煤低硫、低灰、发热量高、含碳量高、燃烧性能好,适合单独进行高炉喷吹或配入少量烟煤喷吹,是高炉喷吹的理想原料。
这个试验,改变了烟煤的命运,变劣势资源为优势资源。喷吹煤获得了理论认可,而只有实践才能检验理论,故必须进行工业试验,以此来检验潞安喷吹煤的工业效用。
一系列艰难的市场攻关战开始了。潞安先后在鄂城钢铁公司、天铁冶金集团公司、武汉钢铁公司、首钢集团等钢铁公司的炼铁厂近20座高炉上进行了长期的工业试验,每次喷煤工业试验的成功都为用户取得了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古今中外成功的企业家和战略家们都曾在居安思危、居危思进中推进他们的事业。而刘仁生从产生喷吹煤这个概念之时,已经形成市场危机论,向高炉喷吹用煤的权威理论发出挑战,翻开了国际高炉喷吹历史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页。
努力抢占 走上辉煌之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不断发展壮大,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内、国际一流的企业,既要抓好技术,提高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力,同时也要把握住市场运营的命脉。
喷吹煤从一诞生,就表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把资源弱势转化为经济强势,潞安喷吹煤从研制进入到市场开发阶段。
1999年6月,按照刘仁生“怎样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强势”的战略指导思想,以市场为中心的经营管理机制——潞安喷吹煤市场开发科成立,正式拉开喷吹煤规模销售的序幕。
市场是产品的试金石,如何打好营销这场战争?
市场开发科科长申义深知,提高服务质量和公关能力是赢得用户的关键环节。为了把市场开发工作搞好,工作中申义非常注重团队精神,在科室内部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机制和考核办法,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做到了一切围着市场转,服务围着用户转,保证了用户的固定性,提高了服务的信誉度。
市场是用命跑出来的。市场给了潞安人丰厚的回报。
1999年11月,潞安喷吹煤在天津铁厂进行工业性试喷成功,置换比达到0.8,打开了天铁市场。
1999年12月,潞安喷吹煤首次销往宝钢。
2000年10月,潞安喷吹煤首次销往首钢。
2000年11月,潞安喷吹煤在湖南第一钢铁厂进行工业性试验,置换比超过0.8,突破湖南喷吹煤市场。
2001年3月,潞安喷吹煤在湖北鄂城钢铁厂进行工业性试验,置换比超过0.8,突破湖北高炉喷吹煤市场。
2000年8月8日,潞安人把“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牌子挂在了办公楼前。从此,潞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001年3月8日,以任润厚、王安民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一个事关潞安命运的“建设中国潞安”的发展战略和实现“国际化潞安、潞安国际化”的长远规划出台。
一场攻与守、进与退、兴与衰的重大考验与抉择,摆在了任润厚、王安民、刘仁生等新一届领导班子面前。任润厚在对潞安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反复深刻分析之后,制定、确立了建立“潞安喷吹煤基地”和建立“中国喷吹煤基地”两个发展战略、两个发展阶段、两个发展任务。
任润厚、王安民还对潞安推广开发喷吹煤提出了扩大宣传,不断提高潞安优质喷吹煤的知名度;抓紧常村和漳村洗煤厂技术改造,尽早生产优质喷吹煤系列产品;把营销和运输喷吹煤当作大事来抓;降低生产喷吹煤成本,实现优质优价;加强联合,建立高炉喷吹煤研究推广中心等五方面明确的要求。
由于认识误区难以突破,亚洲金融危机的余波冲击和运输计划难以落实,喷吹煤与所有的新产品推向市场相比,在市场拓展上遇到的困难极为艰巨。
2002年,潞安突破思维局限,打通东阳关,参与公路市场竞争,在经历了长时间凄风冷雨考验的潞安喷吹煤,继续“阴转晴”,市场一片看好。当年喷吹煤用户发展到了30多家。
为了“潞安煤”和“潞安”两个层面的品牌,为使考核力度量化、质化,煤质中心强化了质量管理保证体系,进一步提高超灰扣产、超标扣资的惩处力度。主管煤炭生产机电的副总经理师文林,下大力气抓常村洗煤厂投运,进行设备的技改、完善,确保了喷吹煤的质量。梅花香自苦寒来。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从2000年,在100余次的抽查中,潞安因没有发现一次喷吹煤亏吨现象、索赔事件为零的事实而享誉全国。
2002年8月28日,国家质监部门参照潞安喷吹煤质量指标,制订了喷吹煤GB/T18817-2002国家标准。该标准已于2003年1月1日在全国正式颁布实施。
2002年,潞安喷吹煤年销售量首次突破100万吨,达到102万吨,销售价格为170元/吨。喷吹煤研制成功后,经过5年艰难的市场推介,终于形成规模销售,开始显现出其良好的经济效益。
踏平坎坷成大道。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远;只要走对路,路就不远。2003年将是潞安继2001、2002两年各项经济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后,朝着建设“中国潞安”的第一目标——“再造一个潞安”的冲刺年。
但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袭击,使潞安新增运量计划的兑现出现了极其严峻的形势,上半年喷吹煤计划1吨未动。
下半年,潞安找到了新增运量兑现的最佳办法和时机。7月中旬,在上级领导的高度关怀下,7月21日,郑州铁路局、长治北站、潞安的高层领导汇聚郑州,召开紧急会议,布置路企双赢战略。当日成立了运量突运协调小组,当即进驻长治北站。潞安煤炭铁路外运的突击攻坚战此刻在这里打响。
就在这个多灾之年,潞安喷吹煤科技成果鉴定会在山西太原召开,潞安与北京科技大学合作的《潞安煤用于高炉喷吹技术开发与应用》通过省级鉴定。
就在这个多灾之年,潞安喷吹煤总销量达到162.7万吨,铁路外运突破百万吨大关,达到125.4万吨,用户增加到43户,约占全国喷吹煤市场的15%。销售价格由2000年160元/吨的促销价一路看涨,由年初的190元/吨调到210元/吨,年底上升到260元/吨。
2004年2月,《潞安煤用于高炉喷吹技术开发与应用》获山西省长治市2003年度科技进步应用一等奖。同时,该技术在全国煤炭系统十佳科技成果奖评选中,征服包括数名院士、各大矿业集团总工程师在内的30多位评委,获得第二名的骄人成绩。
2004年3月3日,潞安喷吹煤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会上,段庆芳、张明安、刘仁生、张志钰4位同志获功臣奖,程俊斌等9位同志获突出贡献奖。
创造市场,引领市场,潞安人崇尚的就是一流。这是潞安人的性格,这也是潞安人憋在心里,在沉寂之后重新爆发出来的呐喊。
以人为本 建立学习创新型队伍
高质量的工作是由高质量的人完成的。人是生产诸要素中最具有革命性和创造性的要素。管理是用人来完成的。土地、资本、机器和信息等都是为人服务、为人所用的。而高质量的人是通过高质量的学习和培训产生的。一个不注重人的学习和培训的企业,是没有希望和潜力的。
“管理是严肃的爱,培训是最大的福利”。
现代企业要做大做强,能不能有新的视野、新的战略、新的方法、新的措施,甚至新的魄力,关系到能不能创造性地完成各项艰难的任务。
在煤炭运销总公司创立之初,潞安的发展需要知识,更需要高素质的营销专家。潞安运销总公司为此开展了学习型单位和学习型员工的创建。刘仁生按照“三懂四会五能”的基本要求,建立了“345”学习工程,尽量给每一位职工创造多掌握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机会,尽快适应潞安做大做强的迫切形势需要。
刘仁生说的“三懂”:即懂煤炭、懂市场、懂营销。“四会”:即会算、会写、会说、会谈。“五能”:即要求能够研究新情况、能够拓展新视野、能够形成新思路、能够解决新问题、能够开拓新市场。
营销,是一场战争。只有聪明睿智的人才能打赢这场战争。
1999年喷吹煤进入市场时,无人知晓,人们还认识不到它的“火力”,喷吹煤一时难以卖出。有着长远眼光的潞安人科学地制定了“避其联合,攻其分散,超前一步,避其锋芒”的营销策略,出台了一整套“因厂因策,因时因策”的价格攻势,力求与多数电厂提前达成合约,运用“不带到洽谈会上谈价格”的营销技巧。潞安煤运人正是凭借自己的慧心灵性和顺时达变,在近几年的全国煤炭订货洽谈会上屡屡获胜。
不骄不躁 继续书写辉煌
进入知识经济、市场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本质上已是竞争经济。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知识的继承、积累,战略的创新与创造,在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效果时,战略的跨越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运销总公司开始为2004年承担更为艰巨的销售任务未雨绸缪。3月3日,运销总公司召开2004年煤炭运销工作会。总经理刘仁生做了题为《超越自我、超越对手、超越历史、继往开来,全面实施煤炭运销跨越式领先发展战略,向“中国潞安”建设事业新的高度奋勇攀登》的运销工作报告。
随着跨越式领先战略的隆重推出,释放了运销劲旅2004年继续攀升、创造辉煌的巨大潜能。在潞安集团的正确领导下,以这一战略为支点,通过创新策略,把握机遇,在上半年钢铁、化工等行业受国家政策调控的形势下,运销总公司成功地打出了“四张好牌”。
第一张牌:抢夺速度,找准制胜市场的先机。
战略决定速度,速度创造效益。首先是抓好煤炭集中抢运时机,与目标争速度;其次是充分利用2003年建立、运行的煤炭营销信息技术平台,加快超前决策速度。同时,根据综合信息状况,派人员针对钢铁、电力行业或公路运输市场进行喷吹煤专题价格调研。
第二张牌:灵活策略,抓住价格这一经营灵魂。
思路变,效益变。运销总公司冷静把握市场机遇,前瞻性地握准煤炭市场的律动脉搏。在喷吹煤价格调整方面,根据不同的行业、品种和区域制定灵活的价格应对策略,成功地在钢铁市场变动和电价上涨之前将价格上涨到位。为完成全年的销售收入和吨煤价格两项指标奠定了基础。
第三张牌:诚信经营,靠优质创造品牌商誉。
铸造诚信经营、回馈市场的经营理念,是一流企业创造一流企业市场的根本途径。为了更好地铸造企业长久的市场品牌商誉,运销总公司以跨越式领先发展战略为支点,一方面对喷吹煤质量严格控制,一方面在广大员工中树立诚信经营的营销理念,靠发自内心的人文情怀联结供需之间长久的桥梁。
第四张牌:以球为媒,靠情商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潞安杯”篮球邀请赛的举行,为企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更为深厚的供需合作的市场情商价值,同时体现了一种战略性眼光、深厚的企业文化底蕴和经营者宽阔的胸怀。
潞安在拼搏冲浪的大潮中,完成煤产品革新的涅 ,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十年潞安完成了采煤技术的革命,那么在90年代的十年,潞安人又一次实现了产品的革命。2004年1—10月,喷吹煤销售直线上升,达到近200万吨。年末又将有一个令人欣喜的突破。潞安营销队伍在不断开拓一个个新市场。
值此,潞安不会忘记喷吹煤的发展得到社会各界、许多部门、各生产矿的密切配合和鼎力支持。它凝聚着集体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潞安不会忘记那些开发运用喷吹煤的功臣和献身喷吹煤事业的人们,光荣榜上记载着他们的名字。拿潞安营销人的话说,他们是默默奉献的铁路基,是潞安最可爱的人……
后 记
西方曾有一位哲人说:我在创造,所以我存在着。只有创造的人,才有创新的锐气与勇气、智慧和力量。改革的时代需要敢试、敢冒、敢闯、敢担风险的精神。只有如此,才能百折不挠,勇往直前,托起冉冉升起的红日。
潞安营销人,这支煤炭行业的黑凤凰,信心百倍,定会展翅飞向企业高速发展的明天……
创造又一个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