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药经济在山西省大同市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世纪80年代,大同药业的年产值曾占到全省制药工业的一半,在全国医药界有一定的影响。面对21世纪全球化竞争的新形势,大同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地实际,把医药产业作为改变大同重型产业结构的重点产业,以改制为突破口,大力改善环境,把具有政策优势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全市的医药基地,吸引科技水平高的企业、集团入园发展。
在此背景下,2001年由印度第3大制药企业、全球5大半合抗青霉素原料药生产企业之一的印度阿拉宾度药业有限公司独资新建的阿拉宾度(大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落户大同。作为印度阿拉宾度药业有限公司在海外最大的投资项目,该公司总投资4.38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1.8亿元人民币,其年产3500吨青霉素工业盐并转化为1500吨6APA项目于2002年10月正式投产,年产1080吨青霉素亚砜项目也于2004年5月正式投产。2003年完成工业产值2.42亿元人民币,实现销售收入1.66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1095万美元;2004年1—6月完成工业产值1.14亿元人民币,实现销售收入1.11亿元人民币,出口创汇983万美元。3年来,阿拉宾度(大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经济效益不断增长、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还为大同市提供了近千人的就业机会,并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如玉米、淀粉、葡萄糖、纸箱、印刷及部分化工产品的生产。
2000年11月,印度阿拉宾度药业有限公司利用大同得天独厚的地缘、能源、人才优势和良好的投资环境,与中方合资建立了阿拉宾度·同领(大同)药业有限公司(2003年印方进行独资控股),并取得了很好的投资回报。目前,阿拉宾度(大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产品70%出口印度,30%用于满足阿拉宾度·同领(大同)药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而与之一路之隔的山西威奇达药业有限公司又与上述两家企业形成了基本原料起始药、原料药、成品药的有机产业链。这3家企业已成为大同制药行业重新崛起的“三驾马车”。
半合成抗生及头孢类药物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为广泛且发展很快的一类药物,其品种及数量在临床中占有很大的份额,其中6APA、青霉素亚砜就是生产此类药物的基本起始原料药。而印度阿拉宾度药业有限公司在东亚和欧洲都有投资工厂,产品辐射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技术工艺领先,研发力量雄厚,在原料药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与此对应,大同市地处晋、冀、蒙交界地带,一年四季气候凉爽干燥、能源丰富,煤、水、电、汽、劳动力价格低廉,又地处玉米粮食产区,生产抗生素原料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是其他城市地区所不及的。客观地说,中印双方的合作实现了企业与地方双赢共进的目标。事实上,随着这3家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投资建设的克拉维酸钾、青霉素工业盐及下游产品6APA、7ACA、阿莫西林的相继投产,大同市已成为全国抗生素原料药生产的重要基地。
双赢是一种整合的博弈。一方面,大同市政府着力于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使企业及时得到制度、技术、信息、金融等方面的实际支持,为企业排忧解难。总之,将企业从繁杂的事务中脱出身来,聚精会神地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另一方面,阿拉宾度(大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积极以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公民”为目标,在依法稳健经营、关注环保与生态、保障劳工权益等方面不遗余力:针对原料药生产的特点,该公司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保法》的要求,投资1600余万元安装污水处理设备,于2003年12月正式通过环保达标验收;同时在生产中不断优化生产工艺,进入开发区污水站的废水由设计中的4000立方/日降低到3000立方/日;在减少生产过程中生产的气体方面,投入大量资金,使公司内的可挥发溶剂如甲醇、丁酯等全部得到回收套用,其残量经专业部门监测,完全符合国家标准。另外,2003年12月,根据国家《环保大纲》中生产厂区必须远离居民区300米的要求,累计共向大同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支付人民币2300万元,其中2000万元用于蔚洲瞳新村的建设。目前,新村已基本落成,预计2004年底即可搬迁完成。
阿拉宾度(大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积极利用企业发展与地方经济腾飞的良性互动关系争取地方政府和广大周边群众的支持,使得企业与地方的关系达到非常融洽的境界。目前,该公司二期扩产项目正在加紧建设,预计今年10月竣工投产。
作为医药生产行业的一支生力军,阿拉宾度(大同)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正以更加矫健的姿态直面市场的激烈角逐,创造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