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7月以来,北京新兴医院成为了媒体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批评和质疑一时风起云涌。对此,新兴医院的反应显得比较滞后,不断地解释、申辩。新兴医院该不该享受这个待遇?他们还有话语权吗?他们会不会一直被拷问下去?他们从中得到什么呢?
民营身份不能成为怀疑理由
这些年来,政府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民营资本进入医院就是这大潮中的一支。在不少公立医院叫苦说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不靠“以药养医”医院就十分困难时,民营资本、外资大举涌进医院也就顺理成章了。据了解,仅浙江省民营医院总数就达70家,占浙江医院总数的13.8%,浙江民营企业投入医疗产业的资金总数已经达到100亿元左右,像华源、实德等几大集团至少有200亿元将直接投向医院。上海市已有200多家医院与外资合作。
于是,这种高度市场化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很自然地采取了市场化的办法,他们要走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的道路。如何创造品牌、尽快树立名牌、尽早占有商机,大家不约而同地在包装医院的牌子、创立名学科、培育名医名护名专家、发展特色专科、创立特色技术上下功夫。同时,将品牌传播和广告宣传纳入了战略发展的范畴。在这方面,新兴医院是起步较早的,院长朱明算是走在前面的。
早在3年前,新兴医院就开始做电视广告。这在当时是不是第一家不知道,但至少可以肯定地说不多见。尤其那种力度,确实很引人瞩目。这个做法也受到质疑,被讥讽为“电视医院”。
目前,国内已经进行大量广告投放的有长江医院、万豪医院、博爱医院、北亚医院等近10家。据估计,这些医院的年营业额都在数亿元以上。由它们所引发的行业震荡要比通过那种长期的、地下的无序竞争而最终被曝光所带来的规范整顿效果要快得多,也有效得多。他们在给消费者更好品质服务承诺和保证的同时,对高端媒体资源的垄断性占有、给同行里的竞争对手设置了更高的门槛,把一些低层次竞争对手淘汰出局,这是完全合情、合理、合法的。
单从医院做广告这一事实上来说,新兴医院做广告不仅不是原罪者,而且在客观上对医疗卫生机构品牌传播具有一定的示范意义,应该成为后进者的参照物、比照对象。在中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的道路上,他们的品牌意识还刚刚起步,未来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医卫改制远落后于多数领域的改制,政府鼓励民资进入医卫领域,是为逐步打破医卫垄断格局,培育多种所有制医卫市场主体,通过竞争逐渐化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压力。这是医卫改制的一个根本方向,尽管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公众特别是引导社会舆论的媒体,不应对这个根本方向提出怀疑。对此,央视广告部负责人也表示,为了应对可能迅速涌来的专业医院广告投放申请,央视广告将严格控制投放数量和广告版本质量,以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产业的品牌意识,促进医疗服务行业良性发展。
任何医院医药价格都必须科学合理
医院出现民营化之后,公众的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消费的权利是受损了还是增进了?它对老百姓来说究竟是福是祸?商家是追逐利益还是救死扶伤……
医疗消费有其双重性,一方面,作为维系社会健康的公共用品,政府应保证每个公民能获得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可供选择的消费,医疗消费又具有市场性。在市场配置资源成为上佳选择,百姓医疗要求不断提高的新形势下,医院应该把重点放在更加专业、优质的医疗服务上。按市场经济的手段办医院不但是应该,而且还是发展方向。其他行业做广告,很自然,只要不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政策,这种做法无可厚非。
面对民营医院的高价现象,人们自然要在心里产生疑问。但反过来想想,为什么医生不能按医术水平收费?良好的职业技术水平是他们的市场价值所在。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固然是医生的天职,可市场经济条件下多余付出的劳动汗水,又能让谁埋单?市场需要多样化的医疗服务,公立医院没有越过的,不等于那就是“雷池”,民营医院就不可以跨越。优质的服务、相对较高的收费,无疑是市场细分后营利性医院发展模式的必然方向。
就拿当前风口浪尖上的新兴医院来说,新兴医院究竟站住站不住、朱明究竟是对还是错,主要应看他们是不是真正能够诊治不孕不育症、能治到什么程度,这才是根本、这才是关键。要是真有那样的专业优势、要是真有较好的服务水平,价格是否合理,消费者自会分析。当然,医药的价格应控制在科学合理的水平。这也不能光靠良心,行业管理部门也不能缺位。对新兴医院这样,对其他民营医院也应是这样,对任何医院都应是这样。
舆论监督和行政管理也要不断进步
对于这次“新兴医院事件”,舆论和社会表现出了强烈的关注。细细推敲起来,对新兴医院的质疑和批评,哪些是新兴医院的硬伤?
据海淀卫生局与卫生监督所介绍,他们也对新兴医院进行了检查,各项卫生行政审批手续齐全,并没有违规之处。而关于他们的医疗广告是否夸大其词,确实很难界定。因为即使患同一种病的患者服用同一种药,药的疗效也会因人而异。
国家工商总局宣传处有关人士认为:虚假广告是指内容夸大其词的广告,形象宣传广告不一定是虚假广告。现在播出的新兴医院的广告只是宣传了它的形象,并没有治愈数字,没有患者和医疗人员作宣传,不能算违法广告。
有记者就被媒体广泛质疑的 新兴医院治疗水平向我国泌尿科权威吴阶平教授的办公室询问时,得到的回答是:仅就治疗不孕不育的诊疗环境和设备上看,新兴医院在国内确实是领先的。但不孕不育作为一个国际医学难题,不能盲目夸大结果。
当然,必须指出,医院不同于一般的企业,病人更不同于普通的消费者,不管是非盈利也好盈利性也好,都不能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赚取利润最大化,不能因为自己在不孕不育市场上的成熟技术就把持就医环境、药品价格。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任重道远,它需要我们广泛参与、积极建言献策。既然国家已经放开对民营资本的限制,那就应该相信广大民营医院会在医改领域有所作为,同时还请民营医院吸取教训,好自为之。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兴医院的专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已经给大家提供了实用的经验教训。
用求是的态度对待调查研究
对新兴医院的质疑,较集中地有以下一些问题,为此,《人民日报·健康时报》记者赵安平专门采访有关人士。采访结果目前已经公布,大致内容如下:
第一,关于新兴医院的广告。
新兴医院出名出在广告上面,其中最受争议的是电视挂角和情景短剧。
北京广播学院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教授接受采访时说,广告是否违法,关键看它是不是违反了《广告法》,不在于它挂在哪个角落。
著名品牌管理专家、《中国烟草品牌运营》作者邢丕震说,新兴医院的电视广告里面,最有特色的、最受争议的莫过于他的电视情景广告了。这在电视广告领域里算是一个创新,因为以前没有过。那时侯它是不是违规,没人说。现在政府主管部门表态了,这类广告应立即停止播出。那么,对新兴医院而言,只能说其在电视医疗广告上面进行了一次不被政府主管部门认可的尝试。
第二,关于个别专家违规行医。
媒体质疑原西苑医院博士生导师沈明秀、东直门医院主任医师赵忠印等没有办妥医师执业地点变更手续,在新兴医院违法、违规行医。
卫生部专家委员、北大法学院教授孙东东说,不谈新兴医院,只说这种现象,《执业医师法》规定,离退休的医生、高学历的临床博士、硕士、刚毕业的住院医师、进修医师、调动医师等,只能在原单位执业,异地执业是不允许的。但是随着形势的发展,《执业医师法》的这个规定明显滞后了,把大夫固定在一个地方执业,不利于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为老百姓服务。比如飞行手术的问题,好多大医院的知名外科大夫周末坐飞机到外地做手术,人家当地卫生部门都下班了,怎么办理执业地点变更?将来的趋势肯定是医师执业地点全国通用。但现在在没有变更执业地点前就在新单位执业,严格讲目前确实违反了《执业医师法》的有关规定,这涉及到的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师原单位和现单位的管理问题,但不涉及医师的水平问题。
第三,关于“补肾养血颗粒”仅为院内制剂。
新兴医院的“养肾补血颗粒”被媒体称作是该院的“主打产品”,媒体称“养肾补血颗粒仅是院内制剂”。其褒贬之意不言而喻。
倪健教授是北京市药监局院内制剂评审委员会专家,他说,院内制剂的审批要求非常严格,跟新药差不多,所有的实验数据,包括质量标准、药理毒理、药效试验资料等都必须齐全,要用数据说话。他认为,全国范围内在北京审批院内制剂难度是最大的,几乎与三类新药的要求差不多,有的四审都过不了关。因此,北京的医院意见很大,但药监部门却从不敢放松。院内制剂孕育出许多新药,40%的复方类准字号中药都是从院内制剂过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