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们印象中,中国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道路并不平坦,其中一个瓶颈是质量难以控制,中药材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严重超标。
这种状况正在不断改变。从今年11月1日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始对全国中药材进行GAP认证,规范中药材种植,从源头上保证原材料生产的质量。有关专家指出,中国中药要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抓GAP。
所谓GAP,是指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1月19日,广州白云山中药厂在安徽阜阳的3万亩板蓝根产业化基地通过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GAP认证,成为国内首个获得GAP认证的板蓝根产业化基地。
早在5年前,白云山中药厂就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创建了这个产业化基地。在选苗时,技术人员跑了十几个省,在仔细比较中才选出优质种苗;在种植时,技术人员认真培训农民,形成了规范化程序。目前,板蓝根何时浇水、何时喷药、何时收割、如何晒干,都有一整套标准。
中药材产业化基地是原材料的来源,生态药材的供给有利于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许多中医药专家认为:“今后,谁的药材不是来源于GAP基地,谁就难以实现中药的现代化,谁就没有竞争力。”
推进科技创新,突破中药标准化难题
中国中药治病有几千年的历史,但往往只靠经验开药治病,许多药的药理、药效却模糊不清,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中药基础研究落后,中药标准化问题没有解决。
只有通过技术创新,中药标准化难题才有望突破。拥有占员工总数1/3的科研人员、4名博士的白云山中药厂,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投资1.3亿元进行GMP(即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通过高水准的生产过程,保证产品质量。
像每个人都有指纹而且指纹各不相同,每一味中药的特性和有效成分也千差万别。白云山中药厂采用指纹图谱技术,把中药的特性和有效成分用图谱描绘出来,形成了独有的技术标准。
有人说,现代企业的竞争有4个层次,四流企业是价格竞争,三流企业是广告竞争,二流企业是技术竞争,一流企业是标准竞争。前不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授权白云山中药厂起草近年板蓝根的国家药典标准。这个标准将在之前推出,来年执行。
目前,白云山中药厂还在进行药效和中药成分之间关系的量化研究,希望以此彻底解决中药成分难定、原理不清、疗效不稳等难题。比如,板蓝根能够抗病毒,究竟能够抗多少病毒?通过量化研究就一清二楚了。
积极抢抓机遇,加快进军国际市场
针对目前普遍流行的一个观点:中国是中药的发源地,在世界的植物药市场上,韩国和日本的汉方药出口量却远远超过中国;被誉为“中药现代化之父”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任德权出面澄清:在汉方药国际市场上,中国仍然是主要的出口国——中国中药的出口额为6亿美元,而韩国出口额为1亿多美元,日本的出口额约为几百万美元。韩国出口的汉方药以高丽参为主,日本则以出口饮片颗粒、冲剂等为主。
不过,6亿美元的出口额还是太小。当前,“回归自然”浪潮在全球范围内兴起,纯天然的中药已逐渐为许多国家认可。欧盟开始对中草药进行立法与审批,美国也允许中草药作为复合药物进行临床研究。中国中药的国际化扩张正面临难得的机遇。
李楚源认为,我国当前在中药检测和指纹图谱技术应用等某些领域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中药发源地的中国,完全有能力加快向国际市场进军。白云山中药厂今年销售收入近5亿元,创利5000多万元,厂里将加大投入,创新科技,抢抓机遇,把企业做强做大,为壮大民族工业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