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餐自从进入中国市场以来,这一名字至今散发着它新鲜的气息和无穷的魅力,而且其市场发展空间还很大,甚至对于上班族和学生族来说快餐成了生活中的主角,尤其是以肯德基和麦当劳为首的洋快餐。
肯德基是世界著名的炸鸡快餐连锁企业,在全球拥有10000多家餐厅。到目前为止,肯德基在全国150多个城市已经拥有800多家餐厅,麦当劳紧随其后,在中国拥有500余家餐厅。中国本土的任何一个连锁快餐店也没能达到如此的规模。除此之外,像美国的赛百味、日本的吉野家等等也相继在中国市场上大展拳脚。我们每一个消费者都不难发现美国加州牛肉面和老北京牛肉面的“风景那边独好”、中国“麦肯姆”、“麦克汉姆”的“昙花一现”和西式快餐的“独领风骚”其中折射出来的问题。如今中国快餐业已经形成了列国分裂割据的局面,实力相对弱小的中国本土快餐店在市场的残酷纷争中不得不令人担忧。
中国快餐到底输在什么地方呢﹖虽然像一些饺子馆、永和大王、成都小吃、马兰拉面等小店铺也开得稳稳当当,但在利润如此丰厚、前景如此广阔的中国市场上分得的利益简直是微乎其微。当谈论起中国快餐与洋快餐的区别在哪里时,各路评论家、分析家,甚至是老百姓都会罗列出一系列很有道理的说法。
首先就是广告的力量。当走在大街上累了的时候抬头一看,广告牌上巨大的“M”赫然跳跃在眼前,以他醒目的色彩和生动的形状给予人们强烈的诱惑;打开电视,香喷喷的汉堡让我们恨不得立刻拿起电话叫外卖;浏览一下网页,麦当劳新推出的各种新鲜活动把我们的心搅得不得安宁,于是不断地光顾麦当劳,又不断地得到惊喜。这就是广告的魔力。但是我们却很少甚至没有看到过那些国内快餐的招牌和广告,长此以往,怎能不被人遗忘?
第二,多变的促销策略让国内快餐应接不暇。多种多样的套餐组合、多种礼物的配送、各式优惠券的奉送以及专门为小朋友设置的娱乐园地等等,更使得洋快餐永远表现出其新鲜的魅力。
第三,服务环境和质量。虽然“快”但不乱,在肯德基、必胜客等地方有优雅的音乐伴随,甚至成了学生们学习的理想场所。有些国内的快餐店却缺乏这方面的意识,用餐不够清洁很影响人们的用餐心情。
第四,食物的丰富性。洋快餐力主于自己的招牌食品不断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和市场的趋势,追求创新。如肯德基推出的老北京鸡肉卷、麦当劳的粟米汤,在全球面临“禽流感”威胁的时候,肯德基又推出“肯德鱼”,麦当劳推出“虾味汉堡”及时适应市场需要,使得其销售额有增无减。
现在,为了在快餐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国内快餐业都在强调要借鉴洋快餐的运作方式和管理方法,探求灵活的营销方法和多变的食品形式,因为单纯的“以价取胜”在人们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已经日渐憔悴,不得不另谋出路。但是,问题仅仅出在经营管理策略上吗﹖即使我们把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品质QUality、服务Service、清洁Cleanness、价值Value全部掌握到手,可能会对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有一定的帮助,但洋快餐仍然在中国快餐市场上占有绝对的地位,因为我们是不可能掌握他们的食品加工工艺的。这就如同公司的机密一样永远不会透露。还有就是他们多年来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良好的品牌形象,这个无形资产是不会被摧毁的。毕竟,在中国流行这样一句俗语:“姜还是老的辣”。所以,向洋快餐学习,借鉴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但结果不是绝对的。好比一部车子,管理是方向盘,品质、服务、清洁、价值是4个车轮,但没有“生产技术”这个发动机,是永远跑不起来的。
我们最需要做的是找好自己的市场定位,根据中国自身的特色和特长,做出自己的招牌来,做出自己的特点来,想出全新的点子来。比如我们历史悠久的北京小吃,之所以如今萎靡不振,主要是因为制作不够精良,让人特别是老北京人感到不是很正宗。有的小吃制作的工艺比较复杂,不适合现代生活的节奏。部分小吃的营养成分不是很合理,或者跟现代人的口味不相适应。诸多问题得不到人们的重视和解决,殊不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把代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老北京小吃”搞活、搞好,甚至让它走出国门,在外国获得特许连锁经营权,或许也能收到像其他洋快餐一样更佳的效果。
在中国市场上,本土企业一直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虽然“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这更方便了我们“取经”。虽然洋快餐在中国争锋已是不争的事实,麦当劳等企业已占据了市场的绝对份额,但本土快餐仍是有光明前景的。因为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中,早已发展多年的国外快餐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今列强纷纷抢占中国市场更加推动了中国快餐市场的上升势头,中国快餐只要立足于自身,充分吸取国外快餐的经验,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工工艺,因为我们本身有更为熟悉中国人的口味这一优势,更能以不变应万变,只要我们有心恋战,各行业积极配合,相信是可以走出低谷的。
在国外列强争锋的激烈竞争中,中国一些新生力量,如“新亚集团”已经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并且前景不错。以后的竞争中,中国快餐市场上会继续列强争锋的风云,这对中国快餐业也是一本绝好的启忧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