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职场动态>> 正文

稳定协调劳动关系 努力创建和谐企业

中国企业报道  2013-11-11 15:38:30 阅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落实“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对劳动关系协调工作一直非常重视,我国企业劳动关系总体上是稳定的。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经济社会的发展,企业劳动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此,做好企业劳动关系稳定协调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项长期而且紧迫的任务,我们要高度重视、妥善处理劳动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要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企业家要牢牢树立依靠职工办好企业的思想。企业要持续发展,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壮大,关键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使企业劳动关系的稳定、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与企业健康发展实现有机的统一。要尊重员工的劳动价值,通过科学、合理的薪酬设计,建立全方位的激励制度,使员工的劳动价值得到合理回报,切实落实职工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充分调动和发挥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践证明,企业稳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企业家和员工在共谋企业发展方面达成共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才能正常有序开展,劳动者的利益也能在企业发展中得以保证,构建和谐社会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企业要依法规范劳动用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以及劳动和社会保障有关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企业的劳动用工逐步纳入合同和法制管理,对员工的劳动报酬、劳动时间、劳动条件、福利待遇等方面进行规范,进一步明确了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但是目前一些企业,特别是一些中小型企业在执行劳动合同制度方面还有差距,使劳动合同作为规范用工和保护员工合法权益的作用未能得到有效发挥。构建和谐企业必须依法规范用工,认真贯彻《劳动法》,积极推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从源头上规范各类企业的用工行为。各种所有制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和有雇工的个体户都要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同时,要规范劳动合同的内容,劳动报酬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劳动合同制度的普遍推行,不仅使劳动者的择业自主权与企业用工自主权得以充分体现,而且有利于推动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强化职业安全,保护职工身心健康。实现体面劳动的关键,是改善劳动者的就业环境和劳动条件。良好的职业安全与卫生状况,有利于发挥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避免危险的事故发生,减少企业损失,树立良好的企业社会形象。稳定协调劳动关系,创建和谐企业必须把企业安全生产、清洁文明生产列入重要工作日程。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体系,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使安全生产责任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放过任何一个岗位、环节和工序。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把安全生产建立在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员工培训和安全教育,增强全员安全意识,杜绝违章作业现象发生。要建立和健全安全生产预警机制和应急救援预案,增强应对风险和突发事件的能力。

  四、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所有企业都存在劳动关系问题。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作为调整劳动关系的重要手段和机制,所有企业在稳定协调劳动关系、创建和谐企业中,都要抓好平等协调、推行集体合同制度。平等协商的过程,是劳动关系双方求同存异、通过对话逐步达成共识的过程。要把企业和员工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平等协商、集体合同的重点,并在协商过程中努力解决,在集体合同条款中具体加以体现,不断增强集体合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平等协商是签订集体合同的前提和基础,集体合同是平等协商的结果,在协调劳动关系的全过程中都要抓好平等协商。推行平等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可以有效减少和化解劳动关系矛盾,但在执行过程中仍然会出现纠纷和争议,这就需要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制和机构,建立健全由劳动行政部门、工会和企业联合会组成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努力从源头上、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上更好地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凝聚经营者和职工的力量,齐心协力创建和谐企业,达到企业与职工“双赢”的目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劳动关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维护企业和职工队伍稳定方面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做好劳动关系协调,建立规范、稳定、和谐的劳动关系,需要深入细致的扎实工作和长期不懈的努力。让我们担当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积极探索,努力创建和谐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