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节能减排>> 正文

我国只能建设节能减排型社会

中国企业报道  2013-11-11 09:54:51 阅读:
核心提示: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日前在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如果中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其能源消耗是世界无法承受的,中国今后的发展道路必须、而且只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

  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日前在中国国际钢铁大会上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中国的必然选择。如果中国走传统工业化的老路,其能源消耗是世界无法承受的,中国今后的发展道路必须、而且只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

  徐匡迪指出,如果按照发达国家过去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的能源消耗模式来计算,中国GDP翻两番,一次能源消耗将从13亿吨标准煤至少增加到52亿吨标准煤。这种情况无论从任何角度看都是中国和全世界难以承受的。

  徐匡迪强调,中国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严峻挑战。除煤炭外,中国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基本上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从国外大量进口石油、铁矿砂等矿产资源,石油和铁矿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三分之一。中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化的快速起飞阶段,大量的资源消费还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徐匡迪指出,中国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减少资源消耗、控制环境污染是这种新型工业化的核心。

  徐匡迪强调,工程科技的进步是一个关键因素。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国走这条新路提供了新的重要机遇。使用信息技术可优化设计、制造和管理,通过对各种生产和消费过程进行数字化、智能化的实时监测和调控,可大大降低各种资源的消耗。他举了钢铁业的例子,中国钢铁工业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广泛采用信息技术和其它先进技术,使吨钢能耗由2000年初的1017公斤标准煤降低到今年的715公斤标准煤,每年减少6000多万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

  徐匡迪同时呼吁中国钢铁业更多采用绿色制造技术,将污染物消化在制造过程中,同时利用污染物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无废弃物生产的循环经济。今后的钢铁厂不仅生产钢材,而且是清洁、高效的能源转化工厂和废弃物回收及综合利用工厂。

  徐匡迪认为,应该利用反映资源和环境真实成本的价格杠杆,来引导资源消费行为,严格执法监督,对企业建立行业门槛,从能耗和污染排放指标上严格把关,对严重破坏资源和污染环境的行为必须严厉打击,对有关领导要严肃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