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术资本>> 艺术资本报道>> 正文

迟志邦——中国最受企业关注的书画名家作品展

中国企业报道  2013-11-10 18:32:43 阅读:

  

迟志邦

      迟志邦,大学本科毕业。书法“兰亭奖”获得者、中国书协“中青年学术精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大风堂”艺术研究院顾问、中防国际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榜书艺术研究会理事、山东省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烟台市书协顾问、海峡书画院副院长。

  1985年入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专攻书法,习书涉猎诸体。楷书兼融欧颜柳赵魏诸体韵味,端庄秀丽与劲健灵动兼备;隶书古拙厚重,灵动劲挺。榜书气势雄强,枯润交变,墨韵丰富,隐现自然物象之变幻玄机。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级比赛、展览和国际书画艺术交流中入选、获奖。楷书入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大展》;榜书入选《全国第二届榜书大展》及现场书写一等奖、获《庆祝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全国书画大赛》银奖等。

  多年来坚持书法美学理论研究,将千年书法史上悬而未决的美学之谜作为理论攻关的一个系统工程来做,以独特的知识结构、思维模式和融合古今的方法论,深入追溯书法艺术本质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哲理属性。整个研究紧紧围绕着书法的艺术实践和鉴赏品评的审美标准展开,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许多专家学者对于这种揭橥奥秘式的探索成果均给予高度评价。著名书法家邹德忠先生评价说,在其代表作《书法—在象数理的对应中寻求适度之美》一文中,运用《易经》思维和中庸学说,巧妙地将古典认识论、方法论的象数理模式与现代科学的数理分析手段相结合,沟通了古典美学与现代美学的内在联系、哲学与艺术的联系,以崭新的理论视角,发掘、梳理了中庸美学的本质和内部层次,将包括书法在内的抽象、深奥、混沌的美学原理具体化、通俗化,说明白了,也将千载困惑、屡被曲解的中庸之道说明白了。这无论是从人文哲学还是艺术哲学的角度,都是具有开先河意义的突破,这篇文章将在中国书法理论史上留下重重一笔。

  中国文联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刘恒先生针对书法美学研究的艰巨性指出:“要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功,除了要对书法艺术有深入透彻的认识和理解之外,还需要具有综合的文艺理论素养、逻辑思辨的能力,乃至哲学层面的基础。应该说,迟志邦正是具备了上述条件的难得人才。”

  目前已积累数百万字的研究心得、论证资料。论文多次参加全国、全省的书学讨论会并获大奖。发表学术文章40多万字。

  2005年美学论文《论审美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获首届中国榜书艺术学术研讨会论文一等奖,并获现场榜书创作一等奖。山东省书协给予嘉奖。

  2006年书法美学论文《书法—在象数理的对应中寻求适度之美》获第七届全国书学讨论会论文一等奖,该文编入中国书协主编的重要文献《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

  2007年《论书法艺术的模糊性与精确性》以特邀论文参加“宏羲杯”•首届当代书法论坛。

  2008年获“山东省首届泰山文艺奖‘艺术理论研究’奖”。

  2009 年论文《师法自然:摄取力、势而入书的现代诠释》获山东省第二届书学讨论会优秀论文奖。

  2009年获第三届书法兰亭奖理论奖。

  2010年被中国书协提名为“中青年学术精英”,并在《中国书法》杂志专题推介。

  2011年在深圳由中国书协研究部、山东省书协主办,成功举办了个人书法展,

  出版了作品集。

  2012年论文《病笔论》入选第九届全国书学讨论会。

  2012年10月,论文《书法—在象数理的对应中寻求适度之美》荣获第八届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

  2012年12月,山东省书协成立三十年大会上被授予“创作成就奖”。 2013

  年1月11日至17日,赴韩国富川市参加第三届中韩文化交流展,本人参展书法作品14件,受到各界高度评价。

  2013年,为清华大学继续教育文库的《四书五经》创作了一百多幅配套书法作品,并被该校聘为签约书法家。

  迟志邦以自己深邃独特而漫长的哲理思考,不但在探索书法之美的奥秘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而且努力将这种思维成果运用到书法创作之中,已初见成效。他认为,既然明白了书法之美就是自然规律、人生规律通过纸墨等载体进行有机融合和艺术体现,那么在理论指导下,只要遵循这种道理,就可以大胆进行各种方式的创新探索。因此书法的表现形式在满足写汉字的可辨可识的大前提下,就有了更多的艺术表现空间和形式,为人们带来更多的审美视角和艺术享受。他对书法艺术前景充满着憧憬和期望。

迟志邦作品1

迟志邦作品2

迟志邦作品3

迟志邦作品4

迟志邦作品5

迟志邦作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