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术资本>> 名家访谈>> 正文

王克楠:让收藏更鲜活的方法

中国企业报道  2013-11-05 14:07:23 阅读:
核心提示:在老先生的书房里,这些典藏邮封被他精心保管着,虽然有些已年代久远,但仍旧保持着最完好的品相。王克楠,一位儒雅的天津老人,收藏首日封、纪念封已达500余枚,枚枚经典。

  在老先生的书房里,这些典藏邮封被他精心保管着,虽然有些已年代久远,但仍旧保持着最完好的品相。王克楠,一位儒雅的天津老人,收藏首日封、纪念封已达500余枚,枚枚经典。介绍起自己收藏的各类邮封时,每一套、每一枚他都能讲出一段故事。198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对邮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正是从那一年开始,邮封收藏就成为了老人最大的爱好。每逢国家、地方发行邮封,他总是准时来到邮局申请认购,买到邮封后不忘加盖一枚当日的邮戳以示纪念。如果赶上邮封的设计者或是活动的参与者现场签售,他还会请人签名。

  这样一项收藏工作,王克楠坚持了25年。在他看来,收藏邮封最终要转化为收藏文化,因此他独创了“三藏合一”的收藏方法,不仅要收集到邮封,还要购买相关书籍进行学习,并通过报纸获取相关知识。

  搞收藏比做工程师更忙碌

  今年已是76岁的王克楠老先生身体特别硬朗,能够保持这么健康的状态与他的心态有很大关系。王克楠对记者说:“我喜欢和你们年轻人交谈,从你们身上我总能获得新鲜的知识。而且很多事情我能够想得开,不会为一些事钻牛角尖。”乐观豁达、心态年轻是王克楠的养生秘笈,而这也被他应用到了收藏领域。

  说起收藏渊源,早在上世纪50年代,王克楠便开始了邮票的收集,后因多种原因中断。1988年,王克楠开始收藏邮封,那时收藏只是业余爱好。从工程造价工程师的岗位上退休之后,王克楠终于有了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去琢磨、去把玩。如今,他经常到文化中心去听专家讲座,每逢有新邮封发行都要去排队认购,约上三五好友一起探讨收藏的乐趣。收藏改变了老人的生活,令他退休之后反而更忙碌了。

  王克楠告诉记者:“文化中心博物馆常有免费讲座,看到对收藏有帮助的讲座我就去领一张门票,然后从自己的收藏品中找寻相应的邮封,提前做好预习工作。到了讲座时,我肯定是第一个到达课堂的。比如我正在收藏一套以天津话为主题的纪念封,每枚邮封都会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天津话中的一个单词。为了这套邮封,我特别留意语言学专家谭汝为教授的讲座,听听专家的研究成果,能够令我更加深刻地理解每句地方方言的背景故事。”讲座结束后,王克楠就像学生一样,将自己的收藏成果与专家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讨论增长自己的见识。

  说起自己退休之后有多忙,王克楠一一列举:每月至少要跑两趟芥园道邮局,因为24节气中每到一个节气都会发行一枚纪念封。再比如,每月28日要去一趟东马路邮局,购买津津有味——天津话系列纪念封,这套纪念封全套24枚,王克楠已经收集到了其中16枚,还有8枚将在11月28日、12月28日分批次发行。遇到重大节庆活动或是纪念活动,王克楠也要不停地跑邮局,比如在刚刚结束的东亚运动会期间,他于开幕式当天购买了纪念封,在闭幕式当天也购买了纪念封。

  风雨无阻收藏邮封廿五载

  虽已年过古稀,但王克楠对邮封收藏的执著程度令年轻人佩服,每每获知有邮封发行,不管刮风下雨,必定会在第一时间将邮封收藏到手,在他的藏品中,不少邮封都是靠着这股执著劲拿到的。采访中,王克楠对记者讲述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

  重阳节当天,市文明办、今晚传媒集团等单位在天津文庙举办了近代中国看天津,“走进津门百年记忆,百姓生活老物件互动展”。在活动举办前,报纸上刊发了消息,当天将发行一枚纪念邮封,邮封的设计者徐明也将做客现场为参观者签名留念。看到消息后王克楠十分兴奋,用他自己的话说:“那种兴奋劲儿像小孩子即将迎来暑假。”

  但天公不作美,雨下了整整一夜,清晨丝毫没有减弱的态势。但为了自己朝思暮想的那枚邮封,王克楠冒雨走出家门。“这是一场和我们每一位天津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展览,老照片、老物件、老故事承载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通过展览我看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也更加珍惜当今的生活。”展览令王克楠看得心头一暖,当天也买到了纪念封,“下雨看展览有一个好处:人少,能够多和设计者聊一聊,听听人家的创意。”

  回到家中,王克楠从鞋到袜,从袜到裤都被雨水浇湿了,但这几枚纪念封却被保管得完好无损。

  三藏合一令收藏“更有文化”

  和他人一样,王克楠也是在做自己的收藏,但他收藏的方法却有着独家性。老先生给自己的收藏方法定名为“三藏合一”,三藏藏了些什么?其一,邮封;其二,相关书籍;其三,相关报刊新闻。

  王克楠说,“三藏合一”的收藏方法他已坚持了多年,通过这种方式他收获了太多太多的知识。收藏本来就是一种文化,单一的收藏转化为文化很慢,有了书籍和报刊的辅助,文化转化有了助推器。

  比如王克楠收藏的《世纪荷香》系列邮品,这是纪念文学大师,“荷花淀派”创始人孙犁先生诞辰百年而发行的相关邮品。发行当日,王克楠赶到邮局购买,正巧赶上孙犁先生的女儿孙晓玲女士为来宾现场签字。王克楠获得了签名后总觉得差点什么,于是在书店购买了孙晓玲女士撰写的书籍《逝不去的彩云——我与父亲孙犁》,拿到家细细品读。他说:“将读书和收藏结合起来,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老先生一生笔耕不辍的那种精神。”有了藏品,买了书,王克楠觉得仍旧不够,他还会精心阅读报纸,从报纸中再去搜集一些与此相关的内容。比如刊发在《今晚经济周报》上的“耕堂忆趣”栏目,王克楠做到期期收藏,他说从中又能读出一些书籍和藏品中没有披露过的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