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忠
牛忠,甘肃通渭县人,大学文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兼副秘书长,定西市政协委员、市文联驻会常务副主席、市书协主席、市书画院副院长,《书法导报》特聘书法家。
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授予“中国书法十杰”,国务院国宾礼特供推荐艺术家,甘肃省委组织部、宣传部、省文联授予甘肃省第二届“德艺双馨”艺术家,《书法杂志》社评为“中国书坛青年书法百强”。中国文艺家协会协会授予“中华当代杰出功勋艺术家、中国文联、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接予“中国书画名家百佳新闻人物、中华文化艺术促进会授予”和谐中国德艺双馨优秀艺术家、甘肃书法院院聘书法家
作品获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第四届书法“兰亭奖”、第三届全国百家精品展“中国书法十杰奖”、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最高奖、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铜奖、中国(芮城)国际书画艺术节书画“百佳奖”、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书法铜奖、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提名奖、“走进青海”全国首届书法大赛优秀奖,甘肃省委、省政府第五届敦煌文艺一等奖。
入展全国第八、九届书法展、首届手卷展、首届篆书展、首届大字展、第二届隶书展、第四届正书展、第六届楹联展、第四届扇面展、全国名家系统工程千人千作展等50多次。作品被国内外多家艺术单位和个人收藏,入编《中国艺术大家》国礼珍藏册等近百部专集辞典,《中国书法》、《书法导报》等报刊多次发表作品、论文与专题介绍,中央电视台、甘肃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并多次受到甘肃省书协的嘉奖。
挥毫落墨任恣肆 篆意草情尽风流
——牛忠书法艺术解析
张改琴
欣闻《艺术情缘·名家经典系列——牛忠书法精品集》即将付梓,不由得想为其书品、人品说几句话。我对牛忠这样在全国书法大展中频频入展获奖的中青年书家一直是非常关注的。
他深知书法之为艺的博大精深,以一种近乎修行者的虔诚,把书法作为自己毕生的追求,在通往书法艺术堂奥的跋涉中,付出了数十年的艰辛与年华。这正是从艺者所需的一种大手笔、大气魄。纵观历史上成功的书家,无论是王羲之、颜真卿,还是米芾、王铎,无一不是以如此认真的态度对待书法,以多年功夫深入传统的。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上大有所为。“书之至者,妙与道参,技艺云乎哉!”仅仅从笔墨技法的层面来看待书法,永远也得不到书法艺术的真谛。牛忠所追求的,绝非是挥运自如的手上功夫,他是一个有思想爱思考的人,他始终在追寻书法艺术的终级意义,通过书法追求人生的自我完善,追求情感渲泄后审美自由的大快乐。他是一个真正懂得书法艺术的人,思考境界的不同,使他的书法艺术格调迥出时人。
牛忠学书,临池勤,底子宽,根基牢,路子正,悟性好,取法高。这是一个成功书家的必备条件。譬如建造房屋,根基不深固,筑不起万丈高楼。基于这种认识,他通临古代名家名迹,于碑帖两派均有广泛涉猎,真草隶篆皆研,取百家之长,师古出新,其楷书清秀典雅,意趣清朗,笔墨精巧;行草崎崛奔放,气韵生动,隽永流畅;隶书秀丽劲健,沉稳庄重,张驰有度;篆书雄朴清新,疏逸秀气,耐人寻味。而对于篆书、行草书用功最勤,成就也最大。
牛忠学篆书,凡甲骨楚简、商鼎周彝、简牍帛书,以及诏版权量、祀三公山等无所不临;特别是他对信阳长台关楚简、包山楚简、长沙子弹库帛书临习尤深,且融入隶书行草笔意,大大丰富了这种古老文字韵味的表现力。
在用笔上,他极力追求篆书的书写意味,有意淡化金石气息。钟鼎文字的泐残斑驳,是刻铸文字必然的现象,而后世书人刻意追摹,称之为金石气。显然,这种审美趣味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牛忠大胆避开成法,另辟新径,把笔墨的丰富表现力运用于大篆,这使他的大篆活泼灵动,具有水墨淋漓的书写意味和鲜活的生命气息。其用笔恪守中锋,墨色变化丰富,使转细腻,润含春雨,干裂秋风。这使得他的大篆有着极为丰富的艺术蕴涵。
在结体章法上,他进一步丰富了篆书的体式。在继承金文变化的同时,又避开了金文的整饬,进一步把诏版的稚拙荒率、简书的欹侧灵动,甚至现代形式构成的某些审美元素引入大篆,使得他笔下的大篆气象丰富,变化无方,使这种古老文字充溢着现代审美气息。特别是在楚简帛书创作中,以简帛结体为主基调,兼取信阳、长沙、郭店等简帛书之长,并用隶书、行草笔意予以揉合,创变结体,增强韵味,彰显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欣赏牛忠的书法作品,没有远古时代的生疏和隔膜感,它象一个用现代手法表现出来的古老故事,又象一曲用现代乐器演绎而成的古典乐章,既保留着古雅高洁的古典韵致,又充溢着激越跳荡的现代旋律,令人思古抚今,心醉不已。
他的行草书以南帖为旨归,博涉多优,曾沉潜于“二王”的“尽善尽美”,复浸于苏黄的天真烂漫与放逸生奇,尤其对明来具有叛逆精神的书家,如王铎、傅山等苍劲姿肆,险峻沉着,雄奇跌宕之势顶礼膜拜。因而所作行草,皆八面出锋,变化多端,紧涩中不失姿律,沉重时更显飘逸,平易中时见拗峭,萧散中不失谨严。他在传统的汪洋大海中不断吸取养分,融入线条,转益多思,潜移默化。以对书法本体精神的领悟和锐意进取的创造意识,成就了其书法既具有丰富的传统内蕴,又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书法作为艺术,它既需要诗情的催发,更需要画意的渗透。牛忠深领此理,故于文、于书、于画皆实践与领悟。在某种意义上,是他高出同侪之所在。
牛忠取得今天的艺术成就,绝非偶然。过人的勤奋,近于痴迷的执着,超常的颖悟和良好的笔墨感觉,这些成功书家的必备条件他一样不缺。他从小痴迷翰墨,然衣食不给、纸笔不备,他便以地当纸,树枝代笔,乐于其中,坚持不懈。
牛忠字写得好,人品也好。古人说:“字如其人”,即是“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他深悟其旨。他忠直清正,做事勤勉专注,为人淳朴谦和,敏于事而讷于言。他借艺举善,扶贫济困,服务人民,报效社会。尽力送艺术到部队、进农户,为灾区群众和社会弱势群体开展捐赠,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践行德艺双馨的艺术情怀。
牛忠认为:“书法艺术,是在一种大文化背景下的氛围里存在的,书法就是在写修养、气质、格调与境界”。这可谓真知灼见。当书写文字这种普泛的文化行为上升到一定层次,它必然仰仗文学、哲学的支撑,方可进入艺术的堂奥。否则,是很难“技进乎道”的。牛忠书法的成功,是他全面修炼的体现。诚然,以我之见,以一个书法大家的要求,牛忠的书艺火候尚且欠足,修炼尚须时日,然而以牛忠的天赋、毅力和勤奋,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信他会技道双臻。
(作者系中国书协副主席、政协甘肃省委常委)
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先生评语
牛忠的字,真可谓是字如其名,规矩方正、依法守则,绝不胡乱书写一笔。无论笔法是否精干,但总是笔笔有法,字字有据,不仅如此,在规矩方正中也透着一股灵动和秀敏。他的字法有时虽然并不尽美,但是却不幼稚;虽不飘逸,但也不呆板。少有焦燥浮夸之气,多具雅润清秀之风。在继承古代书家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手法,充分体现了先生独特的审美观点。这也反映出先生深厚的笔墨功底。所撼的是,牛忠在创作的时候胆气不足,也许是过于刻意,过于小心,笔画的流畅稍稍欠佳,故而导致作品有失险峭和峻拔。总体来看作品还是显得成熟、稳重、端庄、大方。望今后博采众派之长,立自已之异,并逐渐形成和完善自家的理论和风格而自成体系。再接再厉,为推动中国书法文化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牛忠作品1
牛忠作品2
牛忠作品3
牛忠作品4
牛忠作品5
牛忠作品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