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易。”细节决定成败,细化管理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必然选择,是抵御市场“寒冬”,促进企业继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是细化管理基础。王社平董事长在8.23讲话中指出:“现在主要是拼规模、拼价格,将来就是要拼效率、拼成本、拼管理。”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做好、做足细化管理这篇大文章。
当前,放眼国际国内经济运行态势,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我国也进入了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求再平衡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有限;同时我省产业结构偏重,环境问题压力巨大,削减钢铁产能、减少煤炭消耗势在必行。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进一步细化管理已迫在眉睫。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我们以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去做好我们的每一项工作。细化管理就是要求我们彻底摒弃传统的粗放式管理和墨守成规的老观念。要让每名职工充分认识到实施细化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自觉地参与到细化管理的实践中来,用细化管理来提升职工的整体素质,在细化管理中提升企业效益。
细化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面对煤炭市场下滑,内部资源不断减少等困境,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细化管理。近年来,我们通过细化管理相继推行了低碳开采、无人开采、无尘开采、充填开采等采煤新工艺,探索了红矸石替代黑矸石的充填新技术,攻克了一系列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今后我们既要在传统管理领域做细、做实、做精,重点围绕安全生产、效益提升、生态文明、充填单产四个大项制订技术攻关管理流程,细化工作环节,继续推广薄煤综采、矿井无尘化开采、扩大沿空留巷等工艺技术,破解技术难题,提高科技贡献率。还要在新的经济管理领域有所发展,正如陈亚杰董事长提出的,我们在内控挖潜的基础上,还要涉足金融市场、证券市场等,降低财务费用,组织优良资产上市,加快推进与上海宝钢资源公司合作组建香港公司,在新加坡注册公司,尽快打入上海自贸区,实现“开源节流”。
细化管理是建一流强企的必修之课。只有坚持通过细化管理、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发展路径,坚定不移地突出“质量、效益”两大主题,才能有效推进企业内涵式发展,不断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我们必须彻底抛弃“重生产轻经营、重投资轻回报、重扩张轻管控”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要在细化管理上多谋划、下功夫,进一步把谋发展的着力点向“质量、效益”聚焦;要盘活存量,提高现有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要在细化管理中提素质、强本领,各级管理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注重学习、善于学习,学习现代管理知识、研究金融政策。广大员工都应该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去做好各项工作,提倡凡事都应精细化,把小事做细、做精、做实。树立细化目标、细分责任、细致工作、关注细节的观念。倡导宏观正确,责任明确,措施准确、细节精确的工作作风,精耕细作,做足精细。
细化管理是改革创新的必然途径。改革创新是细化管理的应有之义,我们只有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改革管理体制,调适运行机制,以此革除积弊,理顺体制,调整机制,才能更好地适应当下的市场环境,从容应对市场挑战。对此,我们思路要开阔、要超前,敢于否定自我。只要是有利于调动企业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有利于集团公司运营效率最大化,对于阻碍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就要勇于改革、大胆创新。要继续深化和完善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投资、设计、工程、工资四项管理改革。要整合优化企业资源,实现管理要素的最优组合、高效运转。对现实行的用工管理、工资分配、绩效考核、物供管理、运销管理等方面制度和多经集体企业改革改制,进一步激发企业内在动力。
“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只要我们坚持细化管理,不断拓展企业发展路径,就能不断提升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