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管红木从1994年开始筹办,包括整个企业体系的建立、产品的开发等等,正式成立是在1995年3月份,我们取得了航管红木的营业执照。
航管红木成立之初,所面临的最大困难是红木家具作为一个传统文化产业,需要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一点是我们所缺少的,因我们当时属于民航局的三产,在资金上反而没有太大压力。而像管理水平、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随着整个企业不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也慢慢有了经验,问题也被我们一点点克服。
企业成立之初,也算赶上改革开放不久,整个上海,乃至全国,红木家具行业都处于起步阶段,还是粗放型的经营模式。当时在上海,红木家具企业数量不多,有点规模的都是国营,三、四家的样子;90年代初期,红木家具行业的销售状况不甚理想,老百姓口袋里的钱不多,能购买红木家具的当然更少。
上海是一个开埠城市,很长一段时间里,受到了西洋家具设计风格的影响,而西洋家具和中国古典家具进行融合交汇之后的结果,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海派家具,比如现在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雕牡丹的、简欧的、有明显artdeco艺术风格的家具,但其实从严格意义上讲,海派家具并没有一种清晰的界定,目前还没有一家企业是专门从事海派家具制作的,海派家具只是众多企业,产品线上的一类。
对航管来说,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年份是2005—2008年,直到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到来。那几年里,因为航管自身的努力,也因为市场整体的兴盛,我们的销量达到了每年翻倍的大发展。而随着2011、2012年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作为房地产下游产业的红木家具行业,也遭受了一定的冲击,企业的增速受到一定限制。今年CITES公约更新后,由于大红酸枝等原材料可以预期的巨大涨幅,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们的销售可以用火爆来形容。而现在随着原材料增长预期的全部兑现,我们的销售开始逐渐趋于稳定。
红木家具行业发展的最初阶段是一种消费者低需求、生产者低品质的相互关系,当时的消费者购买底线不高,很少考虑工艺和品质,同样的,产品也是比较粗糙的。随着行业和消费者的共同成长,品牌意识开始树立,产品品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创新也开始崭露头角。
现在消费者的购买力增强了,原先10万就属于大单,而现在我们的客户,200万、300万已经比较普遍,说明消费者的购买力在提升。加之原材料的上涨,也就意味着今后的精品红木家具,购选门槛会越来越高。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