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汕头大印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郑定平提出了三项提案:知识产权保护、农业经济及农村城市化问题。郑定平提出解决知识产权问题的关键在于行政和司法认定;农业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工业化;小城镇建设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劳动力的就业。上述提案件件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涉及到近年来出现频率最高的几个社会问题,而大印象集团在15年的自身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也一直在身体力行这三个方面,这不仅表现出郑定平的高瞻远瞩,也彰显出大印象集团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的巨大魄力。
纵观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发展历程,可谓是潮起潮落,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几许的辉煌之后,真正能坚持10年以上的企业却是寥若晨星。在星转斗移之间,大印象集团却像一颗璀璨的新星,开启了我国保健品行业的一片曙光。大印象集团已经走过了15个春夏秋冬,这是集团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15年,它没有随波逐流,浮于市场炒作,而是练其筋骨,铸其品牌,以“生命工程、健康产业”为目标,承载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和健康理念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登上了中国保健品行业的巅峰;这是大印象集团快速发展的15年,它没有追求眼前的既得利益,而是志高远大,以“产业报国、服务社会”为己任,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办“产业化”的新路子,不仅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推进了自身的快速发展;这是大印象集团裂变扩张的15年,它没有固守自己的思维模式,而是融入中国经济改革的浪潮,植根于社会的沃土,以更高的境界着力打造实力大印象、活力大印象、魄力大印象。
“信”字定乾坤
我国保健品市场一波三折,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而汕头大印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印象集团)却一直是风景这边独好。大印象集团总裁郑定平将其归结为两个字:“诚信”。这也是大印象集团在风风雨雨中经久不衰、越做越大、越做越强的真谛所在。
我国减肥产品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可谓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众多商家被减肥产品利好市场所诱惑,一哄而上,一时间鱼龙混杂,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泛滥成灾,虚假不实广告遮天盖地,致使减肥品市场大起大落,几度迷茫。与大印象集团几乎同时推出我国第一代减肥产品的众多商家,在大起大落中也难免折翼落马,几许的辉煌变得星落花凋,风光不再。而大印象集团在市场的淘涤中不仅牢牢站稳了脚跟,而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强,连续多年稳坐我国减肥食品行业全国销量的头把交椅。“大印象”成为家喻户晓的知名品牌,大印象集团也由此而成为广东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赢得了“中国保健食品百强企业”、“广东省优秀民营企业”等诸多殊荣。
回顾与总结我国保健食品市场的发展历程,保健品市场存在的最大问题在于人为夸大产品的功能以及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这是导致保健品市场混乱的祸根所在。大印象集团在发展中没有受市场波动的影响,没有随波逐流、跟风炒作,而是以品质创立品牌、以服务维护品牌、以文化培育品牌。集团始终冷静地面对市场,不急功近利,怀着对广大消费者强烈的责任心,坚持倡导科学的减肥理念,以“质量第一”的经营思想建立了一流的中心化验室和质量监控系统,注重产品的科技含量,严格把好质量关,因此尽管市场风云变幻,“大印象”减肥茶仍能以过硬的质量经受住市场的考验,赢得了社会各界和广大消费者的信赖。大印象集团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生命工程、健康产业”为发展目标,坚持科技兴业,坚持走品牌发展的战略,以“人民的健康高于企业效益”的职业道德,在稳固与发展减肥茶的基础上,又相继开发了大印象绿茶、大印象茉莉花茶、大印象乌龙茶等,形成了系列茶产品,打破了我国有名茶却没有名牌的历史,弘扬了祖国悠久的茶文化,其产品不仅蜚声祖国的大江南北,而且还打入了东南亚、欧美、中东、非洲地区以及日本等国家。在开发保健茶的基础上,大印象集团又将产品开发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保健品领域,目前已经形成了保健品、精细化工、酒类产品、功能饮料四大产业,为打造“大印象”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品质基础,形成了产业优势。
在夯实品质基础、构建产业优势的前提下,大印象集团建立了完善的服务体系,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和“大印象”的品牌形象。“消费者是上帝”这句话在为数不少的企业只是写在纸上、贴在墙上、挂在嘴上,对大印象集团而言却是它不懈追求的目标和最高境界。为拉近集团与消费者距离,使“大印象”更加贴近消费者,企业在内部建立了专门的信息部门,建立和完善了服务体系,在市场运作中开展了一系列的服务活动。优质的服务使消费者对“大印象”产品和企业更加忠诚与信赖,“大印象”的品牌深入人心,美誉度和知名度也不断攀升。
一个企业的成功在于它的战略,一个企业家的成功在于他的思想。大印象集团事业的成功也就是郑定平作为一个杰出企业家战略思想的巨大成功,他的成功在大印象集团的强势文化上体现得更为淋漓尽致。在众多商家热衷于在保健品市场表层沙里淘金时,大印象集团却在深耕脚下的沃土,精心培育产业文化,并最终打造出了“大印象”的品牌之树。在企业发展的十几年间,大印象集团经年累月,精耕不辍,累计投入亿万资金打造集团的强势文化,为企业的发展造势蓄势,以茶文化扩张茶产业、以酒文化发展酒产业,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结合的创新思维,以文化产业为开路先锋,使企业向规模化、多元化、国际化方向扩张,开创了健康的新天地。纵观大印象集团的发展,无论是品质、服务与文化,都形成了集团的一个核心价值观念,这就是对消费者、对社会高度负责的企业精神,大印象集团的成功说到底就是一个“信”字定乾坤!
产业谋发展
广东汕头是我国南方一个美丽的城市,这里是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15年前,郑定平在这里编织了大印象集团的美丽印象,编织了产业化发展第一条美丽飘带。15年后,这条美丽飘带成为大印象集团通向产业化发展的一条通途,承载着企业迈向更高的发展平台。
产业化发展是大印象集团与其他类似企业最大的区别之一,也是大印象集团大发展的根本之所在。在众多同行业企业忙于做市场表面文章、做产品表面文章的时候,集团却扎在产业化发展的根基之上,依靠产业化实现企业的规模效应、依靠产业化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化的道路上越滚越大、越做越强。
2003年岁末,当大印象集团总裁郑定平站在江西永修县的龟山之巅时,一定有一种“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的心情。在大印象集团刚刚购并汕头酒厂后,他又将目光落在了这个“鱼米之乡”。这里不仅有亚洲最大的水电站,而且有世界著名的候鸟栖息地;这里不仅有他关注的茶厂,更有着他钟情的茶园。江西永修地处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畔,位于南昌与九江之间,不仅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而且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拥有柘林水电站和全国最大的有机硅生产基地,拥有国家A类自然保护区——吴城鄱阳湖候鸟保护区,保护区内集中了世界95%的白鹤和世界最大的鸿雁群。大印象集团投资租赁的江西恒丰茶厂不仅有22.5亩厂区和5600平方米的厂房建筑及成套的制茶设备,而且拥有3000亩茶园,可形成数十万斤的茶生产能力。大印象集团投资数千万元租赁了恒丰茶厂及周边的龟山及龟山湖,将这里建设成集团第三大茶叶生产基地和休闲娱乐中心。
在大印象集团创立初始,郑定平就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的思路,这也是其他同行业企业很难做到的。随着产业化的发展,郑定平又提出了以“工业化模式”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新思路,只有以工业化模式发展中国的农业产业化,才能将农业产业化引向健康的发展轨道。过去意义上的产业模式,在面对更激烈的竞争和更强大的对手时,显得弱不禁风,难以形成产业的规模优势。中国保健食品行业的一波三折和大起大落以及大印象集团的成长与壮大从一个侧面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大印象集团不仅着力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而且也着力培养和建设自己的产业基地,从而形成了自己牢固的产业链。大印象集团在十几年的发展中,着重走好了拥有核心的产品、拥有自己的网络、进行低成本扩张、做好资本运营四步棋,从而实现了“生命工程、健康产业”的产业发展目标,形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市场、三大基地、四大产业”的发展规模。
郑定平在谈到企业今后发展时说:“此次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召开,将进一步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的发展,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民营经济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春天。大印象集团将会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加快发展的步伐,对集团进行全面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战略性转移,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把集团做强做大,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由所谓的‘世界工厂’转向世界市场。”
赤诚报社会
郑定平创业伊始就立志于“产业报国、服务社会”,十几年来矢志不移,身体力行。大印象集团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不是单一地走产品之路,而是主动地将自身的发展与壮大融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融入改革的大潮之中,体现了集团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郑定平总裁崇高的思想境界。
2003年,大印象集团成功地参与了企业的改制,使汕头酿酒厂这个“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百年品牌得以延续和发扬光大。
汕头酿酒厂是汕头市惟一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是粤东地区大型的专业生产长春药酒、驱风药酒和饮料酒的国营企业,其技术力量雄厚、工艺精湛,年产酒能力达7800吨、饮料1万吨,产品远销港澳和东南亚地区。汕头酿酒厂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1851年,自萧广丰泰酒坊创制“长春药酒”至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随着汕头商业活动的进一步活跃,汕头的酿酒业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至解放前夕,已经发展到61家酿酒作坊。解放后,汕头市政府把酿酒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之一,并于1954年由萧广丰泰等十多家酒坊组成公私合营汕头市酒厂,后改组为地方国营汕头市酿酒厂。自此,汕头酿酒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后,汕头酿酒厂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开发生产了多种适销对路的酒及饮品,使这个百年老厂焕发出新的青春。1999年,被原国内贸易部命名为“中华老字号”企业。但由于经济体制、经营理念、销售策略等都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营销拓展艰难,效益的增长未能和规模的扩张同步,再加上资金缺乏、历史包袱沉重、银行贷款债务大、资金不能保持良性运转,近年发展停滞不前,企业创新乏力。大印象集团充分认识到“民营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既是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大印象集团为了让“中华老字号”企业能重振昔日雄风、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在汕头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动下,成功参与了汕头酿酒厂的改革,成立了汕头大印象酿酒有限公司。在此次参与国企改革中,集团斥资1500万元用于汕头酿酒厂的职工安置工作,并承担了汕头酿酒厂原有的各种债务,吸收了近80%的下岗职工再就业,从签署协议到整个安置工作完成,前后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博得当地政府部门及职工群众的称赞。大印象集团成功参与汕头酿酒厂的改革,既为集团进一步做强做大寻找到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嫁接点”,又为国有企业解除包袱、摆脱困境寻找到新的途径,同时也延续了百年老号的品牌,解决了职工的就业问题,实现了“三赢”,被汕头市政府称为汕头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突破。这不仅开创了汕头历史上的先河,而且对广东省及全国也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成为民营企业参与国营企业改革的一个成功典范。
大印象集团将汕头酿酒厂这一“中华老字号”企业纳入旗下后,对其产品重装上市,组织了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集团不忘回报社会,造福桑梓,由此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不仅再次体现了大印象集团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而且也完美地显现了集团特有的文化魄力。从此,揭开了集团发展史上新的篇章,象征着大印象集团加快品牌和资产运营的步伐,全面提升了企业的经济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将大印象集团打造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航空母舰”。
在谈到今后发展时,郑定平提出了打造“实力大印象、活力大印象、魄力大印象”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解释说,大印象集团的成长与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企业的实力靠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壮大企业的实力;活力靠改革,在改革创新中增强企业的活力;魄力靠文化,在文化建设中提升企业的魄力。大印象集团围绕着发展目标,全面推进集团的全面升级、结构调整和战略性转移,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发展阶段上,实现从低成本扩张阶段向资产运营阶段转变;在产业结构上,实现从单一产业向多元化产业转变;从品牌创建上,实现从单纯的产品品牌向名品、名企、名人“三名集结”转变;在文化层面上,实现从企业文化渗透逐步向文化产业经营转变;在体制创新上,实现从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大印象集团通过“五大转变”将实现集团整体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春风日相催,创业路上再奋蹄。郑定平以特有的企业家的宏才伟略将他的产业触角延伸到更深的领域,以战略家的高瞻远瞩看到更远的境界,使大印象集团不断聚集着实力、焕发着活力、展现着特有的无穷魄力。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