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山核电二期2#机组将于今年6月投入商业运行,届时,1#、2#机组的建设将全面完成。全国政协委员、核电秦山联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永江在向大会提交的议案中表示,原国家计委(现国家发改委)早在1992年就明确要求:“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建设规模为120万千瓦,安装两台6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机组,并留有再扩建两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余地。”根据这一指导原则,秦山核电二期在1#、2#机组的初步设计和建造过程中,就一并完成了3#、4#机组的场平,并布置和预留共用设施和设备,为3#、4#机组的扩建做好了准备。
他呼吁,在当前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应尽快开展秦山核电二期3#、4#机组扩建项目的建设。
“从长期看,发展核电有助于缓解电力供应紧张的矛盾。国家应优先考虑在经济发达、能源短缺、铁路运输紧张的东南沿海地区加快发展核电,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他建议说。
政府有关部门对发展核电的谨慎态度,更多地是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角度考虑的。但随着世界核电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原先不安全的核反应堆技术早已淘汰,而且现在还建造了安全壳,为反应堆竖起第四道保护屏障,产生核爆炸泄露的可能性微乎其微。2003年1月、9月和10月,国务院有关领导三次召开专门会议研究中国核电发展问题。无疑,2003年夏季出现的电荒是政府下决心调整发电结构、大力发展核电的一个重要因素。根据这三次会议意见,国家发改委提出,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3600万千瓦。但目前已建成和在建项目的总装机容量仅870万千瓦,这就意味着在未来的17年间要开工建成2730万千瓦。核电由此迎来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代,未来将与煤电、水电一起作为中国能源的三大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的问题是核电的价格,李永江说,“大家总批评核电的价格太高。”据了解,秦山二期上网电价为0.414元,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的电价为6.5美分(约合人民币0.54元),而在浙江省,火电的上网价为0.3元多。引起核电价格高企的原因之一是其高昂的设计和设备制造费用,原因之二是核电要求建造很多安全装置,还有一个原因是核电建设周期较长,一般为60—70个月,如果控制不好,将达到80—90个月。
但李永江认为,高高在上的核电价完全有可能降下来。秦山二期国产化率达到了55%,1#机组的单位造价1330美元/千瓦,比同期引进的核电价格便宜了1/3。从近期看,国产化核电站的上网电价虽然比火电、水电略高,但这是核电国产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建设规模达到一定批量后,核电成本会逐步降低。“就像制造普通的大型设备,生产一台和生产几十台的成本绝对是不一样的。当核电生产设备刚制造出一两台机组的时候,就要求它的电价跟火电一样是不现实的,不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李永江说,核电的成本主要在前期建设上,一旦建成运行起来,与煤电相比,它的生产运行成本很低。如果中国的国产化核电站数量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电价完全可以和常规能源竞争,并且随着国家对燃煤电厂“三废排放”的严格控制,核电更具竞争优势。
据测算,如果秦山二期在现有条件下扩建两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由于在一期和二期的核电站建设中已经做了巨大投入并取得许多技术突破,特别宝贵的是目前60万千瓦级核电站设计技术队伍完整,图纸资料齐全,3#、4#新机组的建成周期可控制在60个月以内,单位造价将低于1320美元/千瓦。不仅如此,3#、4#机组的建成还可以实现对4台60万千瓦机组的群堆管理,大幅度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上网电价可降到0.4元/千瓦时以下,接近使用脱硫煤的电价。
“通过国产化降低单位千瓦造价仅仅是一个次要的理由,更为重要的是,核电业是战略性行业,积极发展核电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现实选择,秦山二期是首座国产化商用核电机组,在科研设计、建筑安装、设备制造、核燃料组件生产和乏燃料后处理、工程管理和调试运营等整个产业链上积累了一整套核电建设经验,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核电品牌以及在未来新投资建设的核电站中更多地采用国产化,将有利于促进整个核电产业技术的开发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保护来之不易的核电国产化产业。”李永江指出,外国人是永远不会将最核心、最先进的技术卖给我们的,他们只是帮我们建成,然后由我们负责维护机组的正常运营。核心技术不在我们手里,就只能跟在别人后面受制于人。“如果不沿着国产化的道路继续往前走,一味地引进,放弃已逐渐培养起来的优势,将会造成人员和技术的流失。我们就可能失去这来之不易的民族产业,失去国产核电发展的大好时机。”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