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厦门市市长张昌平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先行先试的经济特区必须按照中央要求,‘增创新优势、走出新路子、实现新发展、办出新特色’。省委、省政府提出构筑海峡西岸经济区,要求厦门必须在‘特、港、创、带、建’五个字上力求突破,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厦门市委先后作出了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加快区级经济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增创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等一系列重要决定。我们必须把厦门的发展放在区域性、全国性乃至世界范围来审视,把增创经济特区新优势、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作为本届政府今后一段时期的努力方向,努力把厦门建设成为我国东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对加快海湾型城市建设,张昌平认为厦门应当增创如下优势。
增创体制新优势。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现有国有企业,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原则上都要完成改制;对已改制的企业,要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设要素市场平台,促进各种生产要素合理流动的重组。健全“三农”工作机制,带动农民致富;完善“居住社区化、从业非农化、资产股份化、福利社保化”的配套政策,加快农村城市化。创新社会事业体制,对公益性部分,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改善服务,增强活力;对经营性部分,通过改制转制,逐步推向市场。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切实把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转移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上来。
增创科技新优势。全面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密切科技与现有产业的结合,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成熟技术在厦门组织生产,提高产业素质。构筑孵化转化基地,健全科技开发创新体系,发挥中试基地、重点实验室、企业孵化器和工程技术中心作用,吸引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来孵化、生产,使厦门市成为科技成果的重要转化基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光电子、集成电路等领域,推动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高信息化水平,构筑“数字厦门”的基本框架,促进信息技术在产业提升、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中的应用。
增创现代服务业新优势。结合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内地与港澳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实施,加速形成区域性现代服务业中心。提升商贸物流业的竞争力,扩大保税区,试行港区联动,推动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转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壮大旅游会展业规模,打好鼓浪屿、闽粤赣周边地区、金门旅游“三张牌”,努力形成以厦门为枢纽的旅游经济圈;充分利用会展设施,精心打造“投洽会”等大型会展中心。拓展金融服务业,吸引更多金融机构来厦门发展,在信用担保、信托投资、金融租赁等方面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大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金融业辐射范围,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引进扶持中介服务业,形成强有力的中介服务优势。
增创对台区位新优势。用足用好国家赋予的政策,促进两岸产业对接,率先开放对台服务贸易,争取试行对台自由贸易政策。
增创人居环境新优势。把环境指标置于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的位置,走高科技、高产出、低排放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源头上减少环境的压力。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