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卢先生是顺德北滘西海人,他在一家厂里做制冷设备生产工。去年初,他的儿子患感冒经常咳嗽,时断时续始终不见好转,“出了门看天也都是灰蒙蒙的,新闻里也总说酸雨、机动车尾气和PM 2.5,我觉得空气不好是家人患病的最根本原因。”
患感冒引发净化空气灵感
平时爱好发明的卢先生突然萌生灵感,“马路上最多的是车,而车顶大多是空的,能不能做一个装置,安置在车上,在车辆行驶的时候顺便把空气净化了?”卢先生上网搜索,发现国内外并没有类似创意的装置记录,“一个偶然机会,我看到新闻里也鼓励解决空气污染的发明创造,我就决定把这个装置做出来。”
近期国内多个地方灰霾天气持续,再度引发市民对空气质量的关注。有没有一种装置,安置在机动车上,可以在行车时把空气进行“环保过滤”再排放出来,积少成多,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效果?顺德北滘的卢先生就发明了这样一种装置并成功申请专利,但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支持,他希望能有企业提供帮助,让这一环保装置真正起到作用。
有了一个模糊想法的卢先生立刻着手设计装置,“我从单位里找来材料,自己设计图纸,每天下班后就开始研究,找来电线、马达、风扇、滤网和铁架,用了两个多月,其间修改了3次,终于做出了实物。”
酸雨和颗粒物行车时可过滤
这是一个白色的不规则长方体装置,长约60厘米,宽约40厘米,高约20厘米,一侧到顶部为缓缓的流线型,前部为一个蜂窝网状的进风口,后部有一个出风口———侧面看很像一辆概念跑车。据卢先生介绍,这个装置需要安置在车顶部,设计成流线型也是为了减少阻力,并且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当车行驶时,风从进风口进入,首先一道过滤装置是纱网和净水活性炭,“纱网可以挡住一些树叶和较大的漂浮杂物,雨水和PM 2.5之类的悬浮颗粒物会进到装置里,净水活性炭起到对酸雨的过滤净化作用。”随后,装置中部一个风扇会在进风口空气的推动下转动吸风,风扇后部一个挡板装置被风吹开后触发电路,对装置内一个电池进行风能充电。空气会被装置内另一道装有玻璃棉和多层活性炭的滤网过滤,“这里的纱网和玻璃棉吸附水分,活性炭吸附颗粒物。”最后,空气经过两道净化程序后排入大气中。
据卢先生介绍,他的这个空气净化装置在行车时完全凭借风能驱动吸风,当车辆停止时,风扇转动储备的电能则开始进行机械吸风,以便尽量延长过滤时间,“它可以净化空气中的PM 2.5之类颗粒物以及对酸雨进行过滤,里面使用的活性炭、纱网和玻璃棉成本也不高,可以定期更换,达到更好的净化空气效果。”
盼伯乐企业提供资金技术
“这个装置能起到过滤空气的作用,也蛮符合目前节能减排、改善环境的方向,希望有企业或者个人能提供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以便将它的作用真正体现出来。”去年12月26日,卢先生将此空气净化装置申报专利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卢先生表示,虽然拿到专利,但装置目前还停留在模型概念阶段,缺乏资金和技术进行实用化转变。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