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日,《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正式实施。在天津“十一”黄金周期间,不管是车展现场还是各个品牌的4S店都聚拢了不少人气,但提及汽车三包政策,车主和经销商都有着不同的担心。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想要真正落实“三包”政策,必须改变汽车行业“只修不换”的传统潜规则。
从10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家用汽车产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包修、包换、包退”正式开始施行。汽车三包规定,有效期不得低于2年或行驶50000公里,包修期是3年或行驶60000公里。3000公里内或60日内出现转向、制动失效、车身开裂、燃油泄漏可更换或退货;发动机、变速器的主要零件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消费者可选择免费更换发动机、变速器。据悉,目前已有63家汽车生产者、5374个车型、22956个销售网点进行了“三包”信息备案。
就在新规正式施行的同时,汽车“三包”规定相关管理和信息系统也已全面开通。消费者想要了解自己所用车辆的三包信息,只需登录“汽车三包网”这一官方平台,就能够查询相关信息。昨日,记者登录网站输入生产企业、品牌、车型等信息进行搜索,便查询到了某个具体车型的质量担保条款、销售和修理网点信息及三包信息,如汽车包修期多长时间或公里数,灯泡、轮胎的质保期限等。
此外,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组建了汽车“三包”专业技术委员会,由27位知名汽车技术专家和法律专家组成,负责各地汽车“三包”争议处理中重点难点问题的判断。日前,汽车“三包”专业技术委员会发布了《家用汽车产品严重安全性能故障判断指南》,为汽车“三包”争议处理技术咨询工作中判断严重安全性能故障提供参考依据。
虽然10月1日是汽车“三包”新规正式施行的第一天,但记者走访多家4S店了解到,部分厂商、经销商已经提前宣布执行“三包”政策;有的车型还将执行高于国家“三包”政策标准的3年或10万公里的整车质保。“三包”新政俨然成了拉动新车销售的一大噱头。尽管厂家和4S店纷纷以“三包”为噱头促销,但对于“三包”政策销售人员却普遍介绍不清楚。在天津某合资品牌4S店内,销售人员表示,“‘三包’就是开票两个月之内,如果车辆有质量问题能包退、包换、包修。”当记者问及具体如何“三包”时,销售人员仅称,“具体要看厂家和店内的检测。”随后,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进入天津多品牌4S店内进行咨询,没有一家的销售人员主动向记者介绍“汽车三包”事宜,当记者问及具体执行时,销售人员也很难介绍清楚。
尽管不少销售人员目前还不能为车主详细介绍“三包”事宜,但这并不影响车主们的购车热情。在一家4S店内,正在选车的市民黄小姐表示,“汽车三包”规定出台,今后车主维权时有了参照标准,真正实现有法可依,“既然能‘三包’了,我也愿意考虑购买一些自主品牌车型,就是感觉自己的权益有了保障。”当然,不少车主对于“三包”新政同样存有质疑,不少消费者反映,“买车容易退车难”曾是汽车销售行业的“行规”。虽然“三包”规定已经实施,可如果汽车销售商或制造商不同意退车怎么办?如果协商不成而通过法律程序来解决纠纷,那么消费者还是要受到难以想象的耗时耗力的困扰。
不少经销商也同样不看好新政的落实。部分经销商直言,按照规定,“三包”责任首先由销售者承担,如果在销售上出现问题或者遭遇厂家推卸责任,那么受到最大损害的就是经销商了,经销商的利益很难得到保障。与此同时,退换车还会涉及车辆上牌、保险以及税务等多项费用,这些费用不属于整车买卖合同的范围,不应由厂家和经销商来负担,这些后续问题依旧会纠缠不清。此外,还有不少经销商担心,汽车“三包”会催生个别车主出现过度维权的现象。
对此,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三包”政策能否发挥重大效应,关键在于执行力度和执行效果。政策的出台需要有配套的措施来跟进,促进政策的贯彻和落实。而车企和经销商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加强售后服务,提高法律意识。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