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观点与评论>> 正文

知识产权的强势与陷阱

中国企业报道 作者:张红  2013-10-06 17:12:20 阅读:
核心提示:  近年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近年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技术,一流企业卖专利,超一流企业卖标准。

  知识产权制度的保护是鼓励创造发明、技术创新的重要措施。因为一项知识产权的获得往往需要投入巨大的人力和财力。如果不在全球范围内对知识产权实行有效保护,将严重损害研究发明者的根本利益扰乱正常的市场秩序,极大地挫伤企业投入研究开发的积极性,甚至阻碍科技进步和文明发展。因此,重视知识产权的生产和保护,已经形成了国际共识和规则。

  知识产权制度的不断完善,有力地促进了发明创造、创新,推动了世界的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同时,更重要的是提高了经济的知识含量和知识价值,使提高知识、技术含量成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一个关键措施。仅从公司和商品的品牌价值就可窥见知识产权价值的一斑。2003年8月,美国《商业周刊》综述了世界前100名的著名品牌价值评估结果。在前100名著名名牌中,最少价值也在20亿美元以上。这些高的品牌价值,反映了这些企业强大的经营实力和国际信誉,也反映了其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知识含量。这笔无形资产,是他们驰骋风云变幻国际市场的无价之宝。同时,企业的品牌价值也是其经营业绩的晴雨表,每年都发生着变化。如2003年品牌价值增加最多的是韩国的三星,比上年增加了31%。惠普、戴尔、SAP等也增加了百分之十几。而柯达、福特、爱立信等著名品牌价值则下降百分之十几。

  知识产权不仅可以激励、保护技术和经营创新,而且还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法宝。经营好知识产权比经营有形资产更重要、更具有艺术性。知识产权,是技术成果的登记注册,其主要作用是“跑马圈地”。因为,拥有专利的企业就在该技术相关领域取得了竞争的强势甚至霸权。衡量一个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往往把拥有专利量、特别是发明专利量作为重要依据。世界著名品牌公司每年产生的专利量一般都在几百、上千个。

  值得提出的是,标准是比专利更高层次上的知识产权。一般一个产品的国际标准形成包含着许多个专利。如电视机有日本标准和欧洲标准;移动通讯有欧洲GSM标准、美国的CDMA标准和中国的TS-CDMA标准等,仅此移动通讯标准中就包含了近百种专利。国际上对标准的竞争异常激烈,因为谁拥有了标准谁就拥有了市场主导权。

  一位知识产权专家曾经说到,知识产权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主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个企业的生存权。特别是在当今知识经济逐步占有主导地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知识产权的产生和保护,成为企业、特别是想立足国际市场企业的发展关键。

  佳能是日本企业重视专利和研发的一个典型。佳能连续10年稳坐美国专利注册数量前三名的位置,10年中佳能在美注册的专利总数仅次于IBM,位居全球第二。

  而今世界的知识产权85%以上被发达国家所拥有。美国、日本仍然处于第一、二名的位置。这几年,中国在美国申请的专利每年仅仅几百件,不足一个公司的申请量。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薄弱,不仅仅表现在海外申请专利数少,就连在国内申请的发明专利数也不如外国公司。20世纪90年代末,外国公司在华申请的发明专利数已经占到总数的一半以上。2002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所授权发明专利,国内5854件,占27.3%,而授予国外企业专利15622件,占73.2%。国内企业申请的专利多是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等类,而且发明专利数量过低。特别是在信息、生物、新医药等高技术领域,国内授权约90%的发明专利属于外国公司。更严重的是,我国生产的医药、农药近90%的产品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信息产品、家电领域,我国虽然逐步成为制造大国,但大部分核心技术却被国外公司掌握,我国大多数企业,包括国内一些较知名的大企业,不过充当了加工装配商的角色,赚取的微薄利润还不如交纳国外专利费多。近年,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的技术壁垒逐步增大,专利国际纠纷事件显著增多,专利陷阱已经使我国不少企业吃了苦头,对我国企业的利益和竞争力都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如美国高通公司不生产一部手机,可是它拥有CDMA的技术标准,中国手机厂商每生产一部手机,都要向高通公司交纳一笔专利费。

  中国作为彩电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大国,遭到了美、日、欧等国家地区技术壁垒的种种刁难。2002年,欧盟借机以提高彩电环保标准为由,对中国彩电出口欧洲市场设置技术壁垒。同年,美国借反倾销调查为名,对中国彩电出口美国市场进行限制,并且提出彩电只有装上“童锁”装置,才能进入美国市场的技术壁垒;而此时,加拿大的三视(TRIVISION)公司,则要求对中国出口到美国、加拿大彩电的“童锁”功能技术征收专利费,每台1.25美元。

  根据我国商务部的一项调查表明,2002年,我国71%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遭遇过国外技术贸易壁垒的限制,39%的出口产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经济损失逾170亿美元,比2000年上涨了50%以上,其中包括家电在内的机电产品损失逾20亿美元。其中,欧盟、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技术壁垒的最主要地区。

  遭受一系列的挫折后,中国的企业已经开始觉醒。针对“内联”技术和部件,即实现电脑、手机、家电、掌上电脑互联的关键装置,联想、长城计算机、TCL、康佳、海信5家企业联手,制定了技术标准。

  立足于国际市场,与国外跨国公司论伯仲、争市场,关键要靠强大的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我们后来居上的一条捷径,但真正取得国际市场竞争力必须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一味引进,而不能消化吸收和创新,永远走不出低技术的泥潭,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局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只有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中国才能赢得进入国际竞争市场的强势。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