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由于运输、原材料、电力等供应紧张,导致相关的焦炭、炼焦煤、废钢和钢铁产品价格和电费,铜、铝、塑、油等产品的价格都出现了普遍暴涨现象。持续不断的价格上涨已让很多行业产生了恐慌。近期终于传出擅打价格战的“全球最大微波炉制造中心”格兰仕即将涨价,据传微波炉的涨幅将高达30%。紧接着燃气具、彩电业也发出涨价的声音,微利中的家电业熬不住了。
微利时代中的家电业叫苦不堪
格兰仕集团副总裁俞尧昌分析:中国家电多年来的重复建设、产能的严重过剩,导致价格竞争十分激烈,行业已步入微利时代。面对日益暴涨的原材料,家电制造企业已没有什么空间可以来消化,尤其是对那些多年来采取薄利多销的企业而言,更是无法消化这种局面。
俞尧昌向记者透露,虽然2004年格兰仕的空调出口开局已冲到了中国企业二强,而且高效杀菌消毒的光波炉因禽流感事件而持续热销,微波炉出口和内销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但是,由于整个家电产业今年开局不利因素诸多,这为本身已经过度竞争的微利产业增加了更大的压力。
从目前来看,由于钢材持续暴涨和铜、铝、油、电、塑料等原辅材料的普遍暴涨而引起的成本增长幅度至少为15%左右,而整个家电产业的平均利润率不过3%。过大过猛的成本上涨速度,不仅将吃掉整个家电产业的利润,而且还将使得众多家电企业面临巨额亏损局面。因为,家电业在多年的价格大战后,已将成本逼近极限,要想成本再下降一定幅度已不是短期可实现的问题,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家电大企业向汽车、金融等产业突围。
因此,材料暴涨和一时压不下来的成本,逼迫微利的家电企业不得不调整终端产品的价格,以求解决企业生存问题。而事实上,导致家电产品涨价的原因还远远不止这些。
格兰仕本来希望通过大量的出口来解决原辅材料上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但今年却遇到出口退税率下降、欧盟将取消对华的普惠制、又将征收电子垃圾费等问题,要企业让出10%左右的空间,而企业本身利润率仅为3%—4%,企业本身已是消化不了。再加上受今年汇率变化,进口日本原材料的价格大幅上涨,国内的钢、铜、铝、塑、油、电的暴涨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产品涨价20%左右才能保住原有微利水平。现在格兰仕空调出口开始名列前茅,超过许多一线、二线品牌,每年增长三位数。微波炉、光波炉出口1000多万台,因此要在出口上来消化也是不现实的。出口也面临巨大的涨价压力,目前格兰仕已放弃空调等低端产品出口,集中在中高端产品出口,例如,407、410等高效环保型高科技空调出口欧洲已遥遥领先,光波炉、微波炉也开始加大中高端机的出口比重,国内家电企业都面临这样的境况。
“价格屠夫”紧锣密鼓谋涨价
格兰仕在中国家电业素以“价格屠夫”著称,其成本控制的水平一直令业内外叫绝,多年来高举降价利刃,以致整个微波炉行业在其“摧毁整个行业的投资价值”的价格战中只维持了3%—4%左右的利润率,此番传出涨价三成以上的消息对业界的震惊实在不小。
然而对于大幅度的价格上涨格兰仕却仍是顾虑重重。俞尧昌透露,一个企业涨价会让出市场份额,格兰仕正在积极研究解决这两者之间矛盾的对策。的确,与格兰仕竞争的都是一些上市公司或国有企业,亏多亏少一个样,反正都是亏在股民的头上,亏损在政府和银行头上。
早在去年10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召集数十家燃气具生产企业探讨燃气具产品价格上涨问题。华帝燃具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启均认为:消费者购买产品时考虑的第一因素是品牌,其次是质量,再次是价格。五金制品协会理事长张东立认为,企业在市场允许的情况下涨价是合理的,即使7家上调20%,利润也是依然微薄,对消费者而言,这种涨幅并非很大,是能够承受的。
俞总还认为,燃气具产业联合涨价,说明这个产业比较健康,因为民营企业居多,在利益面前容易达成统一意见。相反在微波炉产业、空调产业却难以联合,因为产业内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较多,老板不是资产所有者,即使企业亏本,他们也无需跳楼自杀,甚至反而“穷庙富方丈”,市场竞争的非理性因素干扰较多。
要保持企业赢利链的顺畅、锁定合理利润,调整价格体系是格兰仕万不得已的选择。然而眼下公司内部还有不少反对的声音。反对派的忧虑主要来自对市场份额的考虑。格兰仕是全球微波炉领域的领导品牌,掌控着行业话语权,涨价在短期内还不至于动摇企业的市场地位,但是如果追随品牌不跟进的话,格兰仕就极可能会付出丧失一部分低端市场份额的代价。而且,格兰仕的追随品牌们要么是上市公司,要么是跨国财团,一方面可以通过在股市上融广大股民的钱来分解成本,一方面可以通过其较长产业链上的其他厚利行业来填补在微波炉、空调等微利产业上的亏损漏洞,对他们而言,亏多亏少都不过是九牛一毛。个别品牌还可能选择偷工减料的下策,先解燃眉之急,再悄悄将产业重心从微利的家电业转向其他暴利行业。格兰仕本来就是以“薄利多销”取胜的企业,毕竟在国内价格还是一个较为敏感的市场因素,如果其他竞争对手的产品价格都一直硬挺不涨,不仅格兰仕的市场份额会流失,原本“质优价廉”的名牌形象也可能受损。
更为激烈的反对声来自空调销售部。格兰仕空调虽然经过3年的努力夺得了“出口二强”的席位,但是在国内市场与格力等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不少强势品牌早前为了取得竞争的主动权,一反过去的高姿态作出了降价的举动,反对派们认为,格兰仕空调在这种竞争局势下对内销机涨价会打压国人的消费信心。
客观上,眼下的国内外商业环境确实将中国家电企业逼入了两难的境地,格兰仕是一个定位于“全球制造中心”的超大规模家电集团,是用钢、铝、塑料等工业原材料的大户。近年来,我国电能短缺问题非常严峻,目前广东也发出了电能紧张的预警讯号,电价跟着原材料价格涨。据了解,格兰仕也是闻名的用电大户,2003年格兰仕的用电量就超过了800万度。对于一个坚守高品质原则、重合同、守信用的制造型企业而言,原材料恰恰是无法缩减的生产成本。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如果不涨价的话,格兰仕还能找出一条更好的不亏路吗?连“世界第一”的格兰仕都消化不了的成本压力,其他同行将如何化解?
据业内人士分析,微波炉的涨价如同燃气具涨价一样是正常的,不涨才不正常。专家们保守估计,微波炉产品价格上涨20%以上都属于正常范围,消费者对合理涨价也容易理解和承受。因为200多元一台微波炉,连材料成本都不够,要么是市场淘汰的产品,要么是偷工减料的产品。
据多方调查发现,理性的消费者普遍认为,涨价是件好事。毕竟原材料涨幅这么大,如果产品价格不涨,那么这些已十分薄利的企业又将如何继续发展?而一旦企业不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偷工减料,坑害消费者,这显然不可取;二是企业出现大面积亏损,最终倒霉的还是不知情的股民们,这也不是一件好事。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