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术资本>> 艺术资本报道>> 正文

黄新华——中国最受企业关注的书画名家作品展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9-29 19:41:41 阅读:

  黄新华,字存一,号信步堂主人,江苏省沭阳县人。1988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2007年进入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高研班范扬工作室。曾在江苏、杭州、福州、厦门、合肥、济南、北京等地举办展览。艺术追求近道意、尚内修、重品格、求大美。现为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雪峰书画研究会会员、福州绿榕画院副院长,存一美术馆馆长,中国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画家。印有《黄新华作品选》、《存一山水?黄新华画集》等。

  画道修远 信步不止

  文/黄新华

  中国画是全人类绘画艺术中其他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替代的一个种类,由于东西方认识世界方法的不同所产生的文化意识差异,导致了各方依托于不同文化支撑的审美观念上的相异。中国画的名称不只是为了有别于异国画,更重要的是中国画在其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演化成具有承载中国传统文化功能的特殊性绘画。

  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就是一种可以用感官觉察得到的形式。西方艺术特别是西方传统绘画在以“数”为宇宙本源的哲学思想统领下,竭力强调满足视觉真实之形式效果。这种思维致思的外向型特点,又使得艺术在模仿的对象以及方法和手段上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而中国以“道”为核心的宇宙观,所演化出的哲学和艺术思维体系,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整套艺术审美标准。先哲们认为,“道”即是宇宙的本源,道者无也,乃“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语)万物皆源于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语)但是,道“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绳绳不可明,复归于万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老子语)因而“道”的非限定性不可视性及它的不可认识性,直接导致了人们对宇宙本源的把握,要通过心灵的静观才能够实现。静观之状即“天人合一”、“物我为一”,主客体相交相融,相互观照,将自己的生命纳入宇宙精神的普遍模式中,以求自我人格在与宇宙自然冥合的一刹那获得升华,得到来自宇宙深处的精神观照。因而,中国画艺术更注重人的内心世界的观照和某种情感意念的表达。重内美和重写意精神便成为中国画始终追求的审美取向,也是评判中国画作品品格高下的主要标准。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老子语)是中国传统文人以艺载道的直接表述。显然,老子的“志于道”必须以“据于德”、“依于仁”为前提,才能到达“游于艺”的状态。这是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必然。艺术家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人,必须也不得不将自己放到这个社会框架中去选择。即必须超越自身的个别性,努力和社会协调一致,以求达到与社会和谐的人格修养。“德者情之端也,乐者德之华也”(《礼记?乐记》)就是要把德作为艺术情感萌发的动因和艺术表现的生命。于是,最美的艺术就是最能体现艺术家人格修养、最具社会价值的作品。宋人郭若虚说:“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矣高也,生动不得不至。”明代画家文徵明也说:“人品不高,用墨无法。”都将人格修养当作品评艺术作品优劣的标准和是否创作成功的动因,人格净化便成为获得美的观照的必要条件。“文如其人”、“画品即人品”、“诗品即人品”,用社会学框架来制约艺术规范的“艺术批评”也成为中国美学的一大特色。于是好的中国画家必定是高尚的道德修养与高超的艺术技巧兼备者。

  时代是发展的,传统也是不断叠加和增益的。随着近现代西方先进科技及现代文明的浸入,人们在新的快速发展的社会实践中,艺术审美也得到了不断提升,审美心理的多样化需求,驱使着当代中国画不得不向多格局多元性方向探索发展,中国画的现代形态正在“传统”与“现代”互相作用下渐渐变成现实。人品与画品之间的关系似乎也不再那么强调。诚然,前人提出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语)的致学方法并没有过时,用艺术去发现美表现美并引人向善的方向没有变。特别是在当下物质至上、追名逐利的浮躁环境中,更应该静下心来,充分利用当今互联网和先进交通工具之便,去对传统艺术经典做精深研究,对现当代文化和全人类美学思想的主动探索与吸收,用心用时去践行古人的至理名言,创作出于己于人于人类都有积极意义的有现代特色的艺术作品。

  中国画现代性的呈现,不只是绘画方法与形式上的外在更新,应该更多的体现现代文化内涵与中国“道”的博大精深、开放的胸襟和态度,超越文化上狭隘的“民族主义”,去探索和拓展中国画丰富形式与深刻内涵诸多方面的多种可能性。把“笔墨当随时代”(石涛语}真正落实到创作过程中,使后来者能通过我们现在的作品读到当时代的信息,在中国画发展进程中留下不可缺失的贡献。

  我们有幸置身于这样一个能让思维放开的时代,如果说我们传统而古老的在长期封闭环境中所产生的“静观”,能够让人们进入净心顿悟的状态,那么,在今天开放及快速变化的现实环境中,“动察”不妨能给艺术家带来更多地便利与想象。“静观”明其理,“动察”得其势,“动”、“静”相宜,古今相融,使作品更具时代特色和多元审美价值。让中国画在开放的大环境中与经济发展同步,不落群伍。艺道修远,必须信步不止。

黄新华作品1

黄新华作品2

黄新华作品3

黄新华作品4

黄新华作品5

黄新华作品6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