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艺术资本>> 艺术资本报道>> 正文

杨楚兴——“中国梦”之书画界领军人物专题报道

中国企业报道 作者:苏启瑞  2013-09-27 22:54:39 阅读:
核心提示:杨楚兴,自幼喜丹青,少年起师从潮汕名师杨思园先生规范习花鸟画,后转师香港著名山水大家黄绎彰先生专攻山水画,作品风格颇受海内外人士喜爱、收藏。

杨楚兴

  杨楚兴,自幼喜丹青,少年起师从潮汕名师杨思园先生规范习花鸟画,后转师香港著名山水大家黄绎彰先生专攻山水画,作品风格颇受海内外人士喜爱、收藏。

  2009年,在汕头画院成功举办个人画展;

  2010年,在广东金融学院成功举办博晟金风四人联展;

  2011年,在上海职业美术学院成功举办金风四人联展;

  2010年,荣获全国《环保杯》书画大赛优秀奖;

  2011年,荣获全国《潮人杯》书画大赛三等奖;

  2013年4月,在汕头书画社成功举办个人作品展;

  2013年,创作了《梦接两岸》大型画作,把《无用师卷》和《剩山图》连接起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补充了中间烧掉部分画景。《富春山居图》以“完整”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著名书画家蔡仰颜先生对此举给予很高的评价:“深的元公黄公望之法,转笔积墨,渴笔皴擦,简括淡逸,空灵柔韧,于苍浑中见润,宕逸中见清劲,气清质实,再现江南丘陵之灵气。 汕头今日视线、凤凰卫视网、人民网、中国名家书画网、广东美术、走进当代书画大家等媒体报刊都争相报道。

  现为中科院美术系副教授,美术家,汕头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华国际易经书画研究院秘书长,汕头市中华书画研究会理事、潮汕文学院研究员。

  梦接两岸壮山河

  七百年前的那场火厄,烧掉了《富春山居图》的一截。从此《富春山居》梦悠悠,一分为二寄于两岸。几年前的一次画展,两岸联手《剩山图》与《无用师卷》得已短暂团聚,远古旧梦,又怎能再续“画之兰亭”?

  杨楚兴幼习花鸟,打下扎实的造型笔墨基础,十年后转攻山水,师从著名画家黄绎彰,得其真传。数十年浸淫其中,于宋元二石一路心摹神追,溯古融今,有乃师谨严细致,奔放沉郁之风。

  对宋元明的广泛涉猎,奠定了杨楚兴对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并抱负传承光大的责任。

  在元四大家的画中,黄公望最难学。《富春山居图》以渴笔,淡墨长披麻皴表现,有如锥行沙之妙,稳重和飘逸,明净又苍润。它那造型生动,千姿百态的杂树林,浓淡干湿相济,富有层次和空间感。辽阔的的平原、错落有致的山川、起伏顿挫,彷彿循环的乐章,整幅巨作笔精墨妙、气韵生动学者容易得形、而得神韵难。

  《富春山居图》深厚的艺术意蕴,历史内涵和时代意义,促使杨楚兴废寝忘食。梦幻中《富春山居图》成为一座连接大陆、台湾的金桥。如何还原七百年前烧掉的那段画面,彷彿远古的黄公望在与他心灵碰撞,拽着杨楚兴的手共补共圆历史的遗憾。《梦接两岸》这段画及连接的《无用师卷》《剩山图》,经过数月之努力、以崭新的《富春山居图》面貌出现在世人的面前。

  观杨楚兴增补的画作,横180厘米,左联《无用师卷》纵33厘米,横630.60厘米,右接《剩山图》纵引31.8厘米横51。4厘米,煌煌巨制气势宏大,落墨从容、骨法用笔而不失空灵。挥洒自然而精微尽显,与原作气脉互动,浑然天成,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逸雅。似觉清水徐来、水波不兴、松香石气、郁郁苍苍不乏大自然的勃勃生机。

  潮籍著名画家蔡仰颜先生对此举给予很高的评价:“深得元人黄公望之法,转笔积墨,渴笔皴擦,简括淡逸,空灵柔韧,于苍浑中见润,宕逸中见清劲,气清质实,再现江南丘陵之灵气”。

  杨楚兴对祖国山河的一片真诚实为可嘉,我们渴望“画之兰亭”能再次承载民族情感厚重的份量,推动两岸的进一步融合,我们更祝愿杨楚兴艺术的春天给美丽汕头带来万紫千红的气象。(张泽华 常平)

富春山居图(局部1)

富春山居图(局部2)

山中一夜雨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