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香港新世界集团(以下简称新世界)成立于1970年,是驰名香港的十大华资财团和四大地产商之一。北京是新世界在内地投资的重点之一,自1992年起新世界与崇文区政府合作,把投资重点放在崇文区旧城改造以来,10多年风雨兼程,相继投入100亿元人民币,在崇外大街沿线1.3平方公里土地上,北京新世界中心、新世界太华公寓、新世界新景家园……一系列新世界房产经典拔地而起,“新世界商圈”以其充盈活力悄然浮出水面,成为北京繁华的商业区之一。数十载精心打造使新世界成为崛起于京华大地的至尊品牌。编发本文希望通过新世界旧城改造腾飞之路,为我国房产企业领导者带来深层次理论思考与启示!
如果说经典的魅力在于超越历史的千山万水、散发永恒的光辉,那么,在滚滚向前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惟有苍柏的情怀与植根沃土的坚韧才会拥有企业品牌常青的四季!
——手记
第1章 赤子情深:倾听历史的召唤
如果说实业家的远见韬略赋予他们以穿透历史浮云的深刻洞察力,那么,血浓于水的赤子深情则使他们把自己的事业深深植根于祖国!倾听历史的召唤,他们与祖国风雨同行……
宣言:与祖国风雨同行
龙,雄美华贵的图腾,几千年来是中华民族积极进取、自尊自强的民族象征。身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这种精神早在潜移默化间融入郑氏父子血脉之中,彰显为他们身上那种强烈的民族情感与爱国之心!
香港新世界集团创建于1970年,1972年在香港上市,现为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资产总值超过港币1300亿元。在郑裕彤、郑家纯的稳健领导下,经过30多载商海搏浪,已成功打造成一艘集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电讯服务和高科技产品生产为一体的跨国“航母”,成为香港十大华资财团和四大地产商之一,作品包括香港回归大典举办地香港会议展览中心、北京新世界中心等,均已成为极具里程碑意义的经典之作。
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新世界以瞄准时代焦点战略眼光与祖国风雨同行赤子情怀,不懈致力于加强香港与内地经济合作与互动,积极投身国内物业市场历史激流中,以1999年集团在香港上市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作为进军内地物业市场旗舰企业,数载搏浪,在内地遍布20多个城市、总面积达1900万平方米的开发土地上,以超过40亿美元投资力度、签订合同总值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投资魄力,成为目前内地最大的境外直接投资者之一,其“以人为本、诚信天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不懈耕耘与一系列经典房地产宏篇巨作,在国内房产市场成功树立起“新世界中国地产”卓越品牌。
除担任新世界董事总经理外,郑家纯还担负新世界中国地产主席等多项职务,作为新世界内地业务负责人,30多年历经商战风云,郑家纯不负父亲郑裕彤厚望,不仅把集团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更成功带领集团再上一层楼,不断壮大,特别是挥师北上大举进军内地房地产市场以来,以其一系列卓然成绩,使其在香港名流巨贾家族企业第二代接班人中一马当先。
回顾投资内地数十载风雨征程,郑家纯不无感慨地说,“我们从上世纪80年代末进入内地房地产投资市场开始,就可以说是厉兵秣马,有备而来,大举进军。”
他说:“新世界几乎是内地第一家香港房地产投资商,至今已在内地拼搏十多个年头,进入内地之初很多法规未制定,投资环境也不完善,所以受到很多挫折,我们来早了7年,错过了香港房地产收益高峰时机,大约少赚1000亿港元,但却仍然保持信心——对中国长期发展繁荣的信心。”作为这种信心具体呈现,则是新世界内地投资已占集团投资总额三分之一的事实。
或许正是源于这份炽热的赤子深情,新世界内地所选项目都是政府需要、民众受益的项目,无论是列为安居工程项目的海南新世界家园,还是90年代以来大举进军北京南城致力于旧城改造,无不呈现郑氏父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赤子深情。
作为实业家,郑家纯不讳言做生意当然希望赚钱。但面对短期回报并不最佳的内地投资状况,郑家纯显然有着更深切的关怀。他说:“首先,对内地投资本身要求的是长远利益;其次,希望通过我们的投资与合作促进国家经济发展,这种收获也将是明显的。”
基于这种深切历史使命感,郑氏父子将“与祖国同行”确立为新世界在内地发展宗旨。他不无深情地说,“这不是一句商业口号,而是新世界中国地产必须付诸实践的企业精神,以此要求员工,可以让企业时刻明确自己的方向,这是企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与精神之源;另一方面,它也可以让我们对内地发展建立信心和保持耐心。”郑家纯以自己在内地的亲身经历说明,内地的市场环境和法制体系都正在日益改善,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是值得期待的。
2001年夏天,新世界因传出高额负债而导致在香港股票大幅下跌的消息,业界曾认为是受内地投资没有很好收益的拖累。郑家纯当时出面告诫香港投资者说:“商业本身是有升有跌的循环,关键是看一种趋势,应该好好把握内地投资机会,不能因一时挫折就畏葸不前,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更是商机无限,所以我对内地投资充满信心,也相信往后几年,在内地投资一定会有收成。”
果不其然,时隔不久,新世界中国地产股票在香港大幅攀升,这也充分印证了郑家纯的眼光和决心,同时也说明新世界在内地房产投资已开始进入收获期。
胸怀:瞄准时代的焦点
作为一个有着强烈民族情感的实业家,郑氏父子更多的则是把这份深情融入自己企业经营实践中,以其瞄准时代焦点战略眼光与胸怀,日益鲜明的形成新世界投资中国地产的精神特质与爱国情怀。
郑家纯说,“新世界历来喜欢把投资重点瞄准时代焦点——例如北京旧城改造。投资旧城改造需要胆识,因为它是泥土中的黄金和钻石。中国是一个具有庞大潜力的大市场,对内地投资本身要求的是长远利益,新世界努力配合当地政府,不断修改完善开发项目规划和设计,以配合政府旧城改造规划。自1992年新世界投入北京崇文区旧城改造以来,崇文门商圈已被激活,不仅道路交通状况得到改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工程也迅速推进,令这一地区房产市场出现升温。”
无论称之强烈的“内地情结”还是“与祖国风雨同行”的赤子丹心,新世界投资内地始终高度重视与政府密切合作。身为全国政协委员,郑家纯似乎常常会从政府角度考虑问题。他说,与政府密切合作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可以在最短时间把握政府对城市区域规划和建设的设想,以便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二是可以全方位提升企业资信和美誉度,也可令投资项目更符合当地发展规划。
如果说内地是新世界投资重点之一,那么,自1992年以来,以100亿元人民币投资规模致力于崇文区旧城改造,则显然成为新世界投资内地的重中之重。10年来,在崇外大街沿线1.3平方公里广阔舞台上,新世界以其特有实力与魄力,成功上演了一幕让旧城换新颜的史诗般的雄浑交响曲!
正如郑家纯所言,旧城改造是一种特殊投资,没有政府合作很难成功。他表示,新世界将一如既往与政府密切合作,既要把集团项目建设好并逐步取得好收益,也要不辜负父亲爱国义举和政府希望,同时为崇文区经济繁荣乃至北京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新世界通过加强与政府间的通力合作,以整个北京崇文区旧城成功改造,在京华大地上成功树立起新世界中国地产更为坚实而又高远的企业品牌。作为政府对新世界旧城改造的鼎力支持,采取多种形式促进新世界旧城改造项目发展,不断推进新世界在崇文区危改工作进度,设立政府和企业直接合作与沟通机制,从事政府与新世界之间沟通、协调、穿针引线促进合作工作,帮助解决新世界旧城改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增强新世界投资信心。不断推动新世界旧城改造工作,使新世界成功崛起于京华大地!
在浩瀚的新世界旧城改造工程中,崇文区政府主要帮助解决新世界前期拆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市政府则主要解决新世界旧城改造中相关政策问题。在此过程中,新世界遇到的各种困难会通过专门机构及时向有关政府部门汇报。通过调研提出处理意见,最后陆续被市政府采纳并形成相关文件,有力推动新世界旧城改造,从而使政府和新世界合作更密切、更高效、更简捷。
到目前为止,政府虽换了几届领导,但推动新世界旧城改造工作的一系列政策依然在贯彻执行之中。这也是对郑氏父子爱国义举的真诚回报。政府部门通过不断完善和新世界的合作机制,有力地推动着新世界在京房产开发项目的顺利发展,新世界也及时对在京项目从管理体制上进行大胆改革,建立起新世界北京项目中心,实行按项目负责制,通过管理中心统一调控,建立集中统一领导体系,促进新世界建设项目的蓬勃发展。
新世界瞄准时代焦点,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谋利,政府则给予新世界鼎力支持。好的政策环境、好的合作模式,使得新世界旧城改造项目发展迅速。如今,漫步北京南城,现代化的城市气息与独特的人文风情令人难忘,而这里面正渗透着以郑氏父子为代表的新世界人的一片匠心。随着整个北京南城的旧貌换新颜,一个崭新的南城新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它寄托着郑氏父子的一片赤子情怀,放歌着一曲新世界为政府分忧、为百姓造福的奉献之歌!
郑家纯简历
郑家纯为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亦为新世界基建有限公司主席、新世界中国地产有限公司主席、新世界电话集团主席、新世界酒店集团董事总经理,此外亦为多家公司之董事,如:万豪国际酒店、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香港兴业国际有限公司等。郑家纯担任众多发展项目之总裁,包括著名的香港会议展览中心等项目。现为香港明天更好基金顾问委员会主席、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亚洲管理学院顾问委员会主席、加拿大亚尔伯特大学顾问、美国哈佛大学亚洲中心顾问委员会委员、青年总裁协会(中国)会员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郑氏现年55岁,早年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于1971年毕业,获文学士学位,又于1972年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于1996年5月获美国Johnson & Wales大学颁授名誉工商管理学博士及于1997年4月获母校西安大略大学授以名誉法学博士学位,又于199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授予约翰哈佛院士衔。
自1972年开始,郑氏一直在新世界发展集团担任主要行政职位。郑氏以其在地产及酒店发展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为新世界集团作出巨大贡献,并以其中多项酒店发展计划取得佳绩见称。
郑氏已婚,育有三子一女。
1971年,郑家纯毕业于加拿大西安大路大学,1997年获母校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获美国哈佛大学约翰哈佛院士衔。负责内地业务以来,郑家纯投入极大心血,不仅对内地经济形势、市场运作、企业管理拥有诸多切身感受,更在香港回归前多次表示对“一国两制”的认同和拥护,愿意在香港回归祖国后,进一步加强新世界与内地经济合作,在维护香港稳定和内地经济发展方面尽绵薄之力。
2004年2月17日,在《基本法》颁布14周年之际,郑家纯感言,我们重温邓小平同志有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谈话是十分有意义的。没有“一国两制”的落实,香港的繁荣稳定就难以维持。要令香港长治久安,特区的管治阶层必须要使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得到落实。郑家纯非常深刻地指出,要贯彻这个理念,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一国”,同时要维护国家利益,坚持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只有在“一国”的前提下,我们的“两制”才能得以长期维持繁荣稳定。同时,他更进一步尖锐地指出,很可惜的是,回归以来,邓小平同志在1984年6月所谈的“港人治港”必须“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的原则没有全面贯彻落实,不少在长期殖民统治下的当政者对“一国”的概念模糊不清,未能认清中华民族共同利益所在。他说,要保持香港的优势,特区政府有必要坚定地落实“爱国爱港”的原则,维护国家及香港的利益、尊重自己的民族,把“爱国”与“爱港”的观念统一起来,诚心诚意地贯彻“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要达到这个目标,特区政府有必要加强对《基本法》有关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教育,同时把认真地贯彻以“爱国爱港为主体”的原则作为特区政府管治的基础。要令香港长治久安,特区的管治阶层必须让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治港”理念得到落实,包括立法会成员及行政部门的重要官员,大家必须认清形势,没有国家,两制根本就不存在,这是香港回归祖国以后赖以生存和继续繁荣的惟一基础。
事实上,作为香港地区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郑家纯可谓身体力行,长期以来积极致力于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特别是在内地房产市场一系列成功资本操作,为香港与内地经济互动与繁荣做出突出贡献,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2003年9月28日,作为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访京团重要成员,郑氏父子受到国家主席胡锦涛亲切接见。胡锦涛对郑裕彤、郑家纯等香港工商界知名人士爱国精神,多年来为香港经济繁荣发展,为“一国两制”在港成功实践,为祖国内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要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