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今中国是一个对外开放,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国画怎么画?怎样才能画好中国画?一幅好的中国画标准是什么?传统中国画的点景笆篱茅舍、渔翁独钓、小桥流水、隐士居山、文士骑驴、挑夫随后、羊肠小道,而在当今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即使在风景区里也有别墅成群,宽敞道路。这些与传统山水画中的点景相比就不用那么自然和谐了。如何在现代中国画作品里和谐自然处理呢?
什么是中国画?它与众不同的根本特征是什么?中国画植根于文学和书法。中国画重意境、情感和书法笔致。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画种,中国画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审美观以及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艺术创作方法。不唯题材论,因为中国画是重意象精神表现和具有高度审美的艺术表现画种。因此不管什么题材,看的是它的气象、意境及艺术趣味。旧题材也可以画,但要画出与古人不同的意境来。风景里的弯弯曲曲古条石小道,古桥古舟,古村落仍在我们的视线中,不只是属于古人。当前属于我们的传统点景还有很多。所以说都可以画,中国画可以横穿时空,以大观小。当然不管新老题材,画家必须要赋予它新的主题精神,笔墨当随时代,在艺术语言上必须要有鲜活的笔墨结构,不能穿新鞋走老路。
中国画的审美标准是“气韵生动”。南北朝时期,我国古典文艺批评空前繁荣,生活在南齐的谢赫,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古代绘画的创作实践,提出了品评画作优劣的“六法”,这“六法”最大的贡献就是将“气韵生动”创立为观赏,衡量中国画好坏的首要标准。所谓“气韵生动”是讲绘画作品要有生气,有神气而不呆板,要能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精神特质。这好比是看一个人,从中国画的审美标准出发,就是要先看的气质风韵,而不只是看形体。
“气韵生动”是作品精神的自然流露。“气”是思想观念,感情和想象。“韵”是个性与情调。它要求艺术家无论画人物、山水、花鸟都要表现它们的精神之美。一幅画只有气韵生动才能焕发出感人的生命力量。我的老师李可染笔下的牛,绝不是动物的简单再现,而是他心里能与之对话的且充满个性活力的牛。牛是人们常见的动物。在我国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仍然是农村耕地的主力军。但李可染老师笔下的牛都是憨厚可爱,脚踏实地,坚毅雄浑,忍辱负重,活也牺牲,死也牺牲,无私奉献的人类朋友。李可染老师在中国画继承和创新方面开创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在他艺术之路的每一次演变过程中,都贯穿着传统与现代,时代与自我,传成与创新的挑战。他刻了两方印,一方印文是“可贵者胆”,一方印文是“所要者魂”,胆是什么?是突破旧笔墨,旧程序,旧语言的勇气,当然也是尝试新笔墨,新方法,新语言的勇气。“魂”是什么?是新形象,新趣味,新感觉,新意境。
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前人创造了大量技法,斧劈皴,披麻皴,雨点皴等等。前人的画法是那个时代画家的心理情感与大自然相结合的结晶,而今我们在使用古人的皴法、笔墨去描绘人物、山水、花鸟是不适宜的。但是新题材创新必须纳入到中国画的基本艺术表现形式和法道之中的创新。中国画创新要符合中国画的要求,有地道的中国画笔墨,遵法度又超法度之外。这些都来自对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理解。灌注到笔墨艺术之中。给人以振奋鼓舞种审美享受。当前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人越来越多,各种风格的作品百花齐放。研习前人诸家之法有余,一味模仿、抄袭、重复与雷同,唯新意难求。因为缺少充足的精神张力和必要的文化准备。缺少自身的心胸诗意扩张和灵魂归宿的哲学追寻。因此,无法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灵感,无法聚集起真正的相关的因素,完成新形式,达到可称创造的高度,制约了艺术的创造发展。我认为学习传统,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把握其真谛和精髓,学习古人的艺术修养和品格,精神情感以及艺术追求和表现手法,应该有走进去又能走出来的理念和勇气,寻求创新,将传统笔墨精神向现代艺术形态转移,改变固有的思维方式,更新理念,创作有鲜明观念的作品。画家要理解自然要善于与自然交融,并移情与自然,最终与自然“物我两忘”合于一体。画中的一片山水就是一片心灵的境界。要制作一幅好的作品就要到自然中去,悉心寻觅撷取那些富有时代气息,素雅飘逸,温馨和谐,亲切朴实,能反映作者心灵的智慧。感动作者,抒发作者的情怀的素材。在这一特定环境中,作者以自己的智慧,才能与勤奋,在自由想象与浪漫诗意种创作出一片充满意趣与真情的天地,展现出热情自然而产生的动人气息和绚丽色彩的生命之诗,给欣赏者在体验亲和和真情感中,带来清新的视觉实践和诗情画意的享受。
现在美术界很大程度上存在着“千人一面”“造作”“食古不化”等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做以下思考:你的作品是否与众不同,展现出明显的个性面孔和精神境界;你的作品是否适应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适应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你的作品是否有美感与诗意,给人们带来愉悦和精神享受,你的作品是否传神,在似与不似之间;你的作品是否具有高品位、高格调,是不是内涵深厚,功底精湛,文化含量高,难以复制的作品,这些都是一幅好作品的重要因素。画家要重视艺术理论的学习,用脑子画画。如果没有必要的美术理论和美学思考的积淀,很难创作出深刻而高雅的艺术作品。有些人只注意在绘画实践上下功夫,脱离传统的创新,画到白发满头也未必能画出一件精品。浪漫人生路,一直在迷路。究此原因是过度依赖绘画技巧和实践环节,而忽略了理性情怀和心智修养的注入,导致作品质量无法跃升。绘画技巧与艺术技术问题好解决;因为它是有形有限的,而绘画的艺术格调和品味问题不易解决,因为它是无形无限的。古今中外有成就,有影响的艺术家,无不是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又有很深的学术修养和理性思考。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平时要阅读一些美术理论相关的书籍和报刊,了解美术理论的基本概念,调整自身的知识结构不断更新自己的审美观念。
自古绘画皆寂寞,齐白石说:“夫通道者,本寂寞之道。”也就是说,艺术创作要心境清逸,不慕名利。方可从事与画,独从书斋,幽光烛照。艺术往往生于寂寞,而死于浮华,有成就的艺术家,甘于一生的寂寞。才成就了离尘脱俗的画作。在绘画史上有无数此例。徐渭的画在寂寞落泊中升华。齐白石的画在寂寞苦难中横空出世。在现实功利世界中,把全部精力都投放在自己内心世界的人是值得我们尊重的。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让艺术在清静无为,超凡脱俗下,如甘泉流露,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艺术境界。
画如其人,画品如人品,说明做人的重要性。一个人品不好的人,或者随波逐流地屈服他人的意志,放弃艺术的尊严,或者总盘算着自己的画作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或者在这个世界上唯他独尊,唯他独雅,只有他画得好,别人都不会画画,天天挂在嘴上,这些人大有人在,正因为这些人存在,才造成当今社会上泛滥着庸俗不堪,甚至充满铜臭味的垃圾作品。画作是画家的一面镜子,他折射着作者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揭示作者内心世界的奥秘。一幅好的艺术作品来自艺术家长期的积累修养,苦心经营,只要我们不忘记传统,立足创新,艺术之路会越走越宽广。
个人详情请参照:1.www.yangdequan.com/ 2,ydeq.sh1122.com 3.www.zhwhyjy.org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