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蓬勃发展的石阡县域经济

企业报道  2013-08-31 22:09:59 阅读:
核心提示:  石阡县黔龙蒜业有限责任公司致力尖端科技产品开发

  经过一年的努力,石阡县黔龙蒜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中科院某科研所联合研发的“大蒜素”及其系列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预计今年底可投入生产。

  石阡县黔龙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专门从事大蒜种植、开发、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化生产企业,是铜仁地委、行署命名的“明星企业”。公司自2001年4月成立以来,利用该县特有的大蒜资源——紫皮大蒜,倾力打造“黔龙”牌糖醋味、糖渍味和盐渍味蒜苔、蒜头制品,其产品已远销广东、重庆、四川等10余个省市。

  去年以来,公司在做好蒜苔、蒜头制品的同时,与中科院某科研所建立了技术合作伙伴关系,利用石阡紫皮大蒜的“大蒜素”含量高(3‰—5‰)的优势,专门研发了“大蒜素”及其大蒜素胶囊、口服液、蒜饮等系列产品。经过公司的努力,大蒜素工业化可行性已于去年6月在贵阳通过专家评估论证,目前“大蒜素”及系列产品已进入中试阶段,预计今年底可投入生产。计划规模为年产值1.2亿元,实现利润2000万元。

  另外,公司还分别在中坝、汤山、大沙坝三个乡镇建立了优质大蒜基地,涉及农户300多户,为扩大规模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同时,公司还投入86万元建设300吨无气调保鲜库。目前该工程已完成保鲜库建设的征地和前期工作。

  如今,石阡县委、县政府已把大蒜产业列入该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五个五工程”之一,计划3年内大蒜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使之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大型“农”字号企业。

  石阡县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农民致富的好帮手

  2004年,石阡县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走“公司+农户”之路,建立了黄花、豇豆等种植基地10万余亩,与全县18个乡镇的18000多户农户签订了黄花菜、豇豆、萝卜、白菜等回收合同,成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好帮手。

  2003年,石阡县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向农户收购鲜黄花100吨,收购鲜豇豆700多吨,两项为基地农户增收500多万元,带动8800多户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路。今年,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扶持下,顺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围绕省、地、县国民经济长远发展计划,决定将干菜这块“蛋糕”做大做圆。在做好黄花菜、豇豆等主打产品的同时,又挖掘了萝卜干、白菜干、辣椒、香椿、苦瓜、扶手瓜等干菜系列特色绿色食品,在北京、上海等10余个省市建立了285个销售网点,产品供不应求。

  随着产品的做大做强,对蔬菜基地建设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与全县18个乡镇政府签订相关蔬菜发展种植合同,请当地政府帮助建好各种蔬菜基地。与基地农户签订产品回收合同,解除农户种植蔬菜的后顾之忧。

  石阡县委、县政府结合地方实际,把黄花菜、豇豆等干菜系列特色绿色食品作为该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五个五工程”的重点项目,计划在2010年把和记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建成使农民致富、财政增收、企业增效的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将石阡县建成全国大型的干菜生产基地。

  石阡皮蛋走俏市场

  石阡生产皮蛋和盐蛋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300年前,就有如何加工皮蛋的详细记载。前些年因体制和技术的问题,皮蛋厂一度出现亏损。1997年,该县在体制上进行改革,更名为“旅游食品加工厂”,1998年至2000年在技术上进行更新后,石阡皮蛋逐渐走俏市场,如今已是供不应求。

  石阡皮蛋由于含铅量太高,又无检验报告,前几年进入市场困难,1998年至2000年,该厂多次派人到浙江农科院学习,从配方上做不断改进,2002年,产品送到省质监局检验时,被评为“传统工艺糖心皮蛋优级”。

  2001年,石阡皮蛋和盐蛋的订单越来越多,产品也进入全省各地的超市,部分远销其它省市。今年的订单到目前为止已有4200万枚,为了进一步扩展蛋源,该厂年初便着手在该县的大沙坝、中坝、坪地场等乡分别建养鸭基地,厂家投入种鸭,鸭子长成形后,以保护价收购农户的鸭子和鸭蛋。年初,大沙坝乡党委政府成立了养鸭指挥部,通过两个月的发展,大沙坝乡种鸭基地也基本形成,共有3万只种鸭,该厂将投入10万元用于对种鸭户的圈舍进行改造和对农户进行专业培训,目前已有33户与厂家签订了合同。中坝、坪地场两乡的老百姓养鸭积极性也非常高,该县乡企局在坪地场发展了3个村养鸭,该厂预计在两个乡共发展7万只蛋鸭,到10月份全县的产蛋量有望达到1000万枚。

更多专题
创新成就大业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以“绿色”战略展腾企业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