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一下车就被早已等候的中外记者团团围住,从大会堂东门外广场进来的短短20多米路程,林毅夫用了很长时间。这是记者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现场所看到的。
“您今年带来了什么提案?”对于记者们的提问,林毅夫一一作答。回答时,他重点提到了当前部分行业中出现的投资过热现象。他说,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两三年后,过量的投资就可能会演变成过剩的生产能力,通货紧缩便会卷土重来。
林毅夫说,“从这个意义上说,现在控制通货膨胀,是为了更好地防止通货紧缩回潮。在受到‘非典’疫情冲击的情况下,去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仍然达到9.1%,如此速度在世界上可谓是‘鹤立鸡群’。”非常好的宏观指标背后,其实存在着隐忧。
据林毅夫分析,去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投资的高增长,而且集中在房地产、汽车、水泥、钢铁等少数几个行业。究其原因,是这两年城市居民对汽车、住房的消费需求开始释放,刺激汽车企业和房地产商加大投资,又带动相关的钢铁、水泥行业出现投资热。
当记者问到增长是否可以持续时,林毅夫十分爽快地回答,“当然不会。”他认为,人们对住房和汽车的消费需求实际上是“存量需求”,就像水库中的水一样,开始释放时很快很猛,但慢慢地就要细水长流了。到时候,现在很热的汽车和房地产投资,包括钢铁、水泥行业,就会因消费需求的下降而变成过剩生产能力,银行向这些行业发放的贷款也会产生相当多的呆坏账。
林毅夫说,“投资是比较有趣的经济变量,在没落成之前它是需求,一旦完工后,就会变成供给。”他指出,眼前的投资热好像是扩大了需求,缓解了物价下降的趋势,还能刺激经济增长,但从长远看,两三年以后,大量投资可能就会变成过剩的生产能力,通货紧缩有卷土重来的危险。
林毅夫认为,中国政府的清醒决策可以避免这种情形发生。中央政府通过提高银行准备金率和加强信贷控制,清理消费信贷、整顿开发区热、倡导“新政绩观”,都将会有效控制投资,可以使今年的投资增长率由原来的超过30%回跌至15%,去年的投资热也不会在今年重新出现。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