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行业新闻>> 正文

城镇化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

企业报道  2013-08-31 21:05:56 阅读:

  安徽省六安市撤地设市4年来,紧扣“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不动摇,优先发展中心城市,构建要素集聚平台,打造工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载体,营造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日前,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六安市委书记倪发科对此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

  他认为,实施这一发展思路,我们首先要坚持以城镇化为先导。4年来,围绕“构筑人口集聚和生产力集聚两个平台,保护一个最佳人居环境”的目标,按照“改造老城,拓展新区;路网先行;拉开框架;调整布局;完善功能,突出特色,提高品位”的指导思想,按照“工业向园区集中,居民向小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农业资源向能人集中”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适度超前、产业支撑的原则,优先发展中心城市,带动县城、中心集镇和一般城镇建设。高起点编修六安中心城市总体规划,确立了六安中心城市到2020年面积达到60平方公里以上、人口达到60万人以上的规模。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通过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与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及其相关延伸资本(如路、桥冠名权、广告权)等进行市场化运作,公开挂牌出让,实施招商引资;最大限度地盘活存量、吸引增量;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亿元;吸引外资、带动民资投入城市建设60多亿元,有效地解决了资金短缺这一最大瓶颈问题,走出了一条“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城建市场化之路,从而为工业化打造了良好的平台。依托这个平台,成功引来了安徽北大科技园、长江精工工业园、华电六安发电厂等一批有深远影 响的重大项目。

  其次,必须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六安市的弱势在工业化,潜力在工业化,希望也在工业化。为加快工业发展,在优先推进城镇化、搭建工业发展平台的同时,从去年开始,转入二产突破。出台了加快工业改革发展的意见,牢固确立工业化核心地位,树立新的工业布局观,引导工业进入园区,出台了加快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的若干意见。并筹措1.2亿元用于开发区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规划,位于城东的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建成食品工业园、羽绒工业园、汽车零部件工业园、医疗器械工业园、纺织工业园及信息工业园,形成产业集群和工业板块。目前,开发区涌现出安徽宏大汽车工程塑料有限公司、长江精工工业园、安徽北大科技园、安徽华源纺织工业园等龙头骨干企业。各县区工业园建设也初见成效,一批亿元以上的较大项目相继入园运营。未来几年,六安市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超50亿元的企业1个、超10亿元的企业5个、超5亿元的企业10个、超亿元的企业30—50个,实现工业强市目标。

  再者就是坚持以城镇化、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农业产业化的过程就是农业工业化的过程,发展工业本身包含着发展农业产业化。六安市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实践中,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不断强化扶持龙头企业的措施,培育了竞争力强、带动力大的优势农产品加工企业和流通企业750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1个,发展壮大了皖西白鹅、优质粮油、名优茶叶、安全果蔬等区域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85个、农产品行业协会70个。坚持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大产业来抓,着重在培训和服务上下功夫。引导农民在城乡间双向就业创业,138万劳务大军年创劳务纯收入约50亿元。

  最后,倪发科对记者说,4年来,由于六安市坚持以适度超前的城镇化带动相对滞后的工业化,促进农业产业化,中心城市面貌有了根本改观。4年来建成区面积扩大了一倍,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4年城化率提高6个百分点,转移了约40万农民进入城镇就业、生活,工业化水平加速提升。2003年,工业增速突破2位数,三次产业顺序首次由“一、二、三”调整为“二、三、一”,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在不断加大,农民就业渠道进一步拓宽。不仅如此,工业化对城镇化、农业对工业的反作用也逐步显现,呈现出了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三者良性互动发展的局面。

更多专题
创新成就大业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以“绿色”战略展腾企业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