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能够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并取得进步的人,必然是善于学习的人;一个能够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不断发展并取得成就的企业,必然是善于学习的企业。二十三局集团六公司作为新组建不久的建筑工程公司,在资质、资金、人才、装备等都十分匮乏的情况下,致力创建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企业,通过学习创新,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公司从单一的轻轨PC梁生产迅速成长为从事铁路、公里、市政、房建、矿山、地灾治理等多元化综合建筑企业,公司任务承揽、施工产值、实现利润和员工队伍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
2004年3月,二十三局集团六公司在原铁道部与中国铁建资产重组中成立,从一个单纯的施工项目部,到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全资子公司,在巨大跨越之后,随之而来的是落差,论资质一无所有,论资金囊中羞涩,论技术提襟见肘,论设备、论人才、论市场更是举步维艰。没有本钱,就从学习开始,差距摆在面前,学习迎头赶上,六公司从领导层,到员工层,开始了大兴学习之风。以党委中心组学习为龙头,研判政策,研究市场,制定战略,通过学习和研究,在企业区域经营格局的建立、专业化道路发展等若干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以机关学习为引领,坚持每周五下午学习不动摇,学制度,学业务,促交流,强化了机关作风建设,提高了管理效益;以项目职工夜校学习为平台,现场讲授,活学活用,培养了一批同时具有两、三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以员工个人的学习为基础,培养了一批专业化的建造师、造价师、会计师等队伍。公司平均每年组织的各类内外培训都达3000人次以上。
公司不仅注重学习,更注重创新。一是把学习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在项目部开展了值班经理、值班书记制度,鼓励年轻员工勇挑重担,在学习和工作中培养锻炼了一批年轻人,也提升了项目管理效益。二是把学习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组织钢筋工、电焊工、维修工等多项技能比赛,鼓励员工参与小改小革,总结提炼了一大批新工艺、新工法,也成就了一批岗位能手,操作明星。三是走出去,请进来,内外结合,先后邀请了重庆市安监局、重庆消防总队、重庆市五进医院等单位进行专题讲座,组织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到重庆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参加专门培训,不仅提升了学习效果,也开阔了眼界。四是在学习中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合理利用施工间歇,组织混凝土制品人员学习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技术和铁路精调技术,组织公路施工人员学习高速铁路箱梁生产工艺,组织铁路施工人员学习高速公路综合施工技术,在技术上取长补短,相互促进,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通过学习型企业的不断创建,公司还先后总结提炼了多项学习方法,在实践中产生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身教育法,领导做学习的表率,有的还亲自上课,发挥了榜样的作用。现场指导法,针对岗位操作实际,及时进行岗前培训,即学即用,及时调整和纠正一些不当的工作方法。实践结合法,开展多项安全演习、操作演练、应急措施救助预案实施等,把学习融入活动之中,寓教于乐。以点带面法,组织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到重庆重刑监狱听服刑人员讲述犯罪经历和悔改心得,达到以点带面的教育目的。重视在农民工的学习教育,并总结提炼了“五字”心法,即讲究一个“情”字,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消除了农民工与在册员工的距离,坚持一个“理”字,以理服人,加强对农民工的思想引导,促进观念更新;雕刻一个“形”字,增强农民工教育的感染力,让他们感到学习的实在性、使用性。注重一个“细”字,做到单一教育与多种形式并举,抓西瓜与抢芝麻并重,使学习更加生动形象。立足一个“实”字,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教学,在学习中制定实招、办好实事、确保实效。
一份耕耘一分收获,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促进了企业品牌员工队伍建设,培育了广大员工忠诚企业、热爱企业、扎根企业、奉献企业、建功立业在企业的文化根基,打造了人才竞争优势,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迅速提高,各类中高级技工比例达到了60%以上,一个劳务密集型企业变成了技术密集型企业,并涌现出了全国技术能手、四川省劳动模范、中国铁建工人先锋标兵、集团金牌员工等一大批品牌员工队伍,企业资质达到11项,国家专利技术达到21项,几年来,公司先后参加了10余条铁路工程建设和10多条公路工程建设以及市政工程、矿建工程、房建工程、海外工程等建设,获得了重庆市“三峡杯”优质结构工程奖、重庆市政工程金杯奖、全国市政工程金杯奖、火车头优质工程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被重庆市评为安全生产AAA级企业、全国安康杯先进企业,获重庆市、四川省和全国铁路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