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关于对国产笔记本电脑市场前途忧虑的言论频频见诸报端。2004年是大家公认的笔记本电脑市场将面临产业调整的一年。今年,WAPI(无限局域网标准)国标的中外纠纷使国内已有的数以十万计的迅驰笔记本电脑用户无所适从;英特尔的笔记本电脑BTO(Build To Order,下单后生产)概念越来越受关注,但是没有品牌的软肋仍然困扰这一业务的发展;尽管利润正在不断变薄,但是仍有众多挑战者来玩这个 “勇敢者游戏”,其中甚至可能出现剑南春这样的玩家。
但是,早在2003年底,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治成就曾经发出豪言壮语:“我们的目标,首先是到2005年底达到国内品牌前三强,到2006年底要在国内市场上,包括国际品牌在内的所有大排名中挺进前六名。”这一天,长城电脑才刚刚正式组建完成其笔记本电脑事业部,推出了它的第一款笔记本电脑T2000。
其实,叫嚷着要做老大的国产笔记本电脑厂商不在少数,但没有业绩支撑的豪言壮语仍然十分无力。
2004年元旦,才诞生10个月的TCL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突然宣告死亡。原TCL电脑科技有限责任(惠州)公司、TCL数码科技有限(北京)公司合并为新的TCL电脑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合并后,原主营笔记本电脑业务的TCL数码将只作为新公司的一个大事业部。TCL数码的“突然死亡”说明了TCL数码的成立并没有给TCL带来更好的收益,在匆匆进入笔记本电脑市场之后,TCL并未站稳脚跟,而且对于WINBOOK原有的销售渠道也没有完全掌握。
业内人士认为,也许这只是“死亡游戏”开始前的一个序曲,随着2004年市场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厂商步其后尘。从CBIR统计数据来看,国内笔记本电脑前十大品牌市场份额逐季提高,非前十大品牌比重由2001年的30%一路跌至目前的20%。其中前五大品牌份额由2002年的不到50%逐步上升至60%,Top6—10维持20%的份额。
据了解,笔记本电脑产业集中度高且竞争激烈,为有效降低成本,各笔记本电脑品牌商纷纷采取代工生产模式,几乎所有国内、国际品牌如HP、Dell、Acer等,代工比例均在100%;日系厂商如Toshiba、NEC、SONY等委外比重也在50%—90%之间。
因此,随着代工模式的兴起,拥有国际市场的大品牌HP、Dell、Toshiba、SONY等,凭借其采购数量上的优势,能够获得更好的价格与在选择代工产品的生产线和外观专利的优先权。国产笔记本电脑厂商由于采购数量的劣势,导致没有价格优势。
专家认为,更让国产笔记本电脑厂商感到“压力”的还有,随着国外厂商越来越重视国内笔记本电脑市场,国外名牌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也是节节下降,当前在8000元—1万元的强势区域已出现IBM、惠普、戴尔等国际大厂的身影。普通迅驰笔记本电脑的价格都已经低于或者接近1万元的底线,而且随着IT产品进口关税的不断下调,使得国外笔记本电脑的价格也慢慢下滑。鉴于这种情况,很多消费者宁愿多掏一点,买一个国外名牌笔记本电脑也成了购买的共识。
基于这样的事实,价格这个国内笔记本电脑厂商常用来狙击国际厂商的法宝已经失去威力。实际上,2003年市场上,国际品牌的降价对多数国产品牌的打压是有目共睹。IBM、HP、DELL、SONY这些一流厂商都推出了万元级别的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一线笔记本电脑品牌厂商虽然暂时在低价产品型号方面还很不足,但是如果真的下定决心的话,那么一线笔记本电脑厂商要迅速扩大低价位产品的产品线,将不会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显然,这对于豪言壮语的国产笔记本电脑厂商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