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专题>> 正文

突出社会效益 营造文化大市

企业报道  2013-08-15 14:49:07 阅读:
核心提示:几十年来,宁波市新华书店以“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围绕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注重社会效益,以“敬业、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

  宁波市新华书店创建于1949年,和宁波人民一起经过了55年的发展历程。老一代的宁波人甚至能清楚地说出新华书店的几次迁址,几代人从这里获取了精神的食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宁波市新华书店的营业环境不断改善,单是中山东路门市部的营业面积就达5000多平方米,并全面实行了微机管理,安装了电子防盗监测系统和电子寄包柜。为了适应宁波市政府“营造文化大市”的工作目标,不久的将来,一座营业面积达1万平方米的现代化书城将矗立在甬江江畔。

  几十年来,宁波市新华书店以“ 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为己任,围绕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点,注重社会效益,以“敬业、务实、进取”的创业精神,重视品牌和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图书发行的主渠道作用。不但圆满地做好各种文献和学习资料等政治读物的发行工作,并根据宁波当地经济发展的特点,为科研单位、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为“三农”选配实用的读物和科技用书,为宁波经济建设服务。

  在宁波,无人不知新华书店在哪里,这除了和新华书店的地理位置有关外,还和宁波市新华书店坚持打造先进的文化阵地、将先进的营销策划理念引入新华书店的图书促销中有关。近3年来,宁波市新华书店紧紧围绕“树企业形象,为读者服务”这一方针,活动频繁,高潮迭起。“迎春读书月”、“寒暑假青少年书市”、“首届艺术图书节”、“新华杯”系列化比赛等活动和名人作家在书店的签名售书、讲座,吸引了大批读者,聚集了人气,展示了新华书店作为一个图书发行企业在面向社会文化教育中的功能和内涵,也促进了销售业绩的提高,真正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宁波市新华书店对管理体制、经营机制、网点建设、三项制度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实践和完善。近3年来,自身得到不断发展,已成为宁波市最大的图书、音像发行单位,是全国省会、计划单列城市新华书店联合体的成员企业、被评为“宁波市文明单位”、2003年被中国书刊发行协会评为“中国发行行业双优单位”。宁波市新华书店现拥有固定资产5000多万元,年图书销售1000万册以上,售书量占全市行业售书量的70 %。常年备货12万种以上,其中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1.5万种以上。

  良好的社会效应必然带来好的经营业绩。宁波市新华书店2001年的销售比2000年增长了20%,2002年比2001年增长了11.2%,2003年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17.4%。对外批发销售2001年和2002年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了70%与35%,其增长速度在全省新华书店批销量中处于领先地位。

  坚守文化主阵地为宁波市经济发展服务

  宁波市新华书店是宁波图书市场的龙头企业,承担着全市图书发行主渠道的任务。如何把党中央、国家的政策法规、各种文件等政治读物在第一时间送到读者手里,这是重要的政治工作之一。宁波市新华书店对此每次都是专题专架,投入人力,突出发售。党的十六大文件的发行,宁波市新华书店在短时间里就发行了16万册以上,满足了宁波各界市民的理论学习需要,为此获得省新华书店颁发的“十六大文件发行先进单位”的称号,而对“神舟”升空等历史性事件,都是专门调配相关书籍,组成专柜销售。在“神舟”升空当天,最早登陆宁波市新华书店的50本《放飞神舟》一上架就被抢购一空,不仅在社会上掀起了科普图书的销售热潮,同时也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中国航天业所走过的曲折历程以及中国航天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对类似“非典”这类突发性事件,宁波市新华书店根据浙江省新华书店和宁波市委宣传部的指示,作好向市民和农村赠送《非典型性肺炎的防范》普及本一书,宁波市新华书店在最短的时间里在中山东路门市部一楼总服务台及甬江北路连锁店、慈城门市部设立专柜免费提供给读者,并发挥图书发行主渠道的作用,将赠书活动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认真组织落实。宁波市新华书店共向农民赠书1万册,为防范“非典”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非典”肆虐神州大地时,新华书店的读者锐减,宁波市新华书店决策层认为,读者锐减并不是说市民不需要学习,我们要为读者创造安全的购书环境。新华书店除了开办电话购书外,还同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合作在“东方网”上开启网上图书查询系统,为读者提供所需要的书籍。2003年虽然遭受“非典”的影响,但书店全年的销售额并没有因此而滑坡。

  近3年来,宁波市新华书店紧紧围绕宁波市委、市政府“营造文化大市”的工作目标,扩展图书发行领域。宁波市是个沿海城市,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发展迅猛。随着宁波经济的发展,科技类、经济类图书成为抢手货,书店配备了专门的进货人员,力争把最新最全的科技经济新书介绍给读者,并在2003年举行了为期一个月的“首届科技图书节”。书店组织了全国近80家知名专业科技出版社,展出了十大类2万余册最新出版的图书和音像制品。

  宁波作为文化历史名城,文化底蕴深厚,众多宁波籍作家、书画家活跃于国内文坛、书坛、画坛。为弘扬宁波的本土文化,新华书店在店里设立了“宁波作家图书陈列专架”和“宁波籍书画家作品专架”,介绍宁波籍的各项专才,成为宁波文人展示自己的场所。并于2002年11月举办了“宁波市大型艺术图书节”,新华书店特设了1200平米的展厅两个,汇集了大型精品画册、各类碑贴、绘画技术、装潢设计、古画鉴赏及进口原版图书等2万余种。一位搞室内装潢设计的读者说,以前他经常托上海、杭州的朋友买书,而这次他一下子就买了十几本。宁波国际万里学校也买了5万多元的艺术类图书,而成为该书节的最大买主。

  艺术图书节中,全国著名画家华三川绘画技巧讲座及签名售书,著名摄影理论家、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先生的“当代摄影新潮流”讲座等十来场免费交流活动,使宁波读者大饱耳福。与专家面对面的交流,自然带动了相关图书热销,仅开幕一二天,宁波市新华书店的艺术类书籍销售就超过了5万元,是平时销量的5倍。也许是宁波深厚的文化底蕴,名人们喜欢到宁波来签名售书(碟)。章含之的第四部作品《跨过厚厚的大红门》在宁波新华书店签售,仅一个半小时就将为活动准备的425本书销售一空,甚至有读者带着从藏书里翻出来的章含之在1994年出版的《十年风雨情》一书,请章含之签名。2004年2月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幻城》签名售书,竟在1天内将准备的3000册书全都售空。

  近3年来,宁波市新华书店举办了近50次名人名家签名售书、讲座活动,并针对读者的需要,举行各种读书活动。宁波的家长们常对子女说这么一句话:“休息了没事干,去新华书店。”这不单反映了宁波好学的文化氛围,更因为新华书店内可以随便阅读各类图书,还可以免费参加各种讲座和活动。

  宁波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名列全国前茅,因此高等教育和民办教育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现在宁波市有以宁波大学为代表的近10所大专院校,而各类民办学校又遍布每个县、市、区。宁波市新华书店为适应宁波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专人负责学校的教材发行工作和图书馆供货工作,同时千方百计地扩大图书的零卖市场,把中学的文教书搬至三楼营业,场地扩大1倍,方便和满足了学生的购书需求。

  按历年沿用的做法,全民国有中小学校的教科书是由书店在开学前分期分批送到学校,在数量上可以多退少补,并且等学校开学一段时间后才结算书款,而对民办学校的做法却是学校自己提书,且把书款带上,数量上多不退。宁波市新华书店认为,这样的传统做法不利于民办学校的发展,根据工作安排,宁波市新华书店将从2004年9月份新学期开始,采取一视同仁、服务上门的方法,尽自己的能力扶持民办学校的发展。

  发挥图书发行主渠道作用努力为“三农”服务

  “2004年党中央的工作重点是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由于新华书店的发行主渠道作用,宁波市新华书店承担了向各县、市、区代发和转发图书的工作,我们决心在本职岗位上配合党中央、宁波市委落实好这项工作”。书店一位领导坦诚地说。

  宁波市新华书店通过几年的销售网络建设和历史上积累的资源,图书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全市的各乡、镇及部分村落,全年批销图书600多万元。在为农服务上,宁波市新华书店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江北区慈城是宁波城区最偏僻的一个古镇,几十年来,由于人口关系,慈城书店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宁波市新华书店考虑到从慈城辐射出去的周边乡镇几万人口的图书需求,一直坚持贴补经营,并将2003年第二届农民读书节主会场设在慈城镇,以此满足农村的阅读需求。

  “宁波十佳读书之星”评选、“农家书语征文比赛”、“书写人生”、“电视专题片选播”、“广场阅览日”大型活动……宁波的农民对2000年8月举办的宁波市首届农民读书节至今仍记忆犹新,在为期一个多月的时间里,首届农民读书节吸引了近30家单位,1000多个乡镇的20多万农民直接参与。

  2003年9月,以“读书 ,21世纪农民的迫切需要”为主题的宁波市第二届农民读书节又在慈城镇南门寻芳园举行,这届读书节着眼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倡导“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弘扬读书求知、奋发向上的社会风尚,营造爱书、读书、用书的社会氛围,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精神食粮。在此期间评选了第二届“十佳农民读书之星”和“百户农民读书家庭”并举办“我们敬仰的乡贤”、“书刊伴我奔小康”等征文比赛,创建了一批农村读书协会。宁波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科技局向慈城镇文化中心赠送了书籍,市图书馆、市新华书店开着“送书下乡”的“大篷车”向全市各乡、镇和村落的图书馆赠送了有关养殖、种植类的农业科技书刊和生活类书刊2000多册,单宁波市新华书店在第二届农民读书节中,就赠送了6000多元的书刊。

  为了更好地送书下乡,满足农村的生产和阅读需要,宁波市新华书店等单位组织了一批正版的农业科技类、教科辅导类及文艺类书籍参加大型书市展销活动,参加活动的书商将这次活动视作一次社会公益活动,参展的书籍以折扣价提供给农村读者,参展结束后剩余的图书直接赠送给乡镇文化站。

  关注“三农”,扶助弱势群体,宁波市新华书店一直把它视作提高社会效益的主要工作来抓。为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店把2003年12月26日一天的营业纯收入捐献给了“大学生助学基金会”、宁波市首次举行的科技类图书首发式的全部销售收入捐献给宁波市慈善总会。书店内为读者举办的所有讲座和活动全部是免费提供给读者的。宁波市新华书店是宁波市民的一个重要文化阵地。

  提升服务意识增强竞争能力

  宁波市新华书店作为宁波的重要文化阵地之一,几十年来始终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近几年来,围绕着宁波市委、市政府“营造宁波文化大市”的工作目标而开展工作,在取得明显社会效益的同时,经济效益也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企业内部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为下一步新华书店的体制改革、经营机制的改革和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基础。

  宁波市新华书店尤其注重改善软件环境。通过在大型门市部推行服务质量量化到人的考核制度,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大小,记分考核,奖金挂钩,鼓励员工提高服务质量和业务素质。此外,还从社会上选聘一些热心书店工作的店风、店纪督察员,定期向书店反馈暗访门市的各种情况。这样既提高了营业员的素质,也为宁波市新华书店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发挥了精神文明窗口应有的作用。

  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宁波市新华书店率先推出了一个服务产品——文化导读,提倡服务员做好图书的宣传、推荐工作,使部分读者犹如见了亲人。此举的推出,促使图书销量得到明显增加,而且特别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

  新华书店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一个好的导读来引导读者选购图书,来帮助读者提高阅读的品位是很有必要的,因为这些导读懂书,他们可以改变读者的试读水平。现在有些人对书已经没有太多的热情了,如果买了不愿意看的书,就会很长时间失去读书的兴趣,有了文化导读,帮助读者识别书的品位,对自身的提高大有裨益。现在多数读者对“文化导读”表示理解和支持,在读者群中有部分知识层次较高的读者也会求助于“文化导读”,认为能从中获得一些帮助。

  对进货的业务人员,宁波市新华书店采用量化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利用计算机生成的数据对进货质量进行全面考核,奖优罚劣,促使进货人员把好进货关,切实加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疏通配送、发货、退货三个重要环节,消除内部积压现象,保证收货、发货的及时,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利用率;建立、修改、完善一系列规章制度,以制度来管理人,确保各个环节有序运转,全店的总经理室、各部门经理(科长、主任)、各楼层助理实行三级分级管理。2002年着重健全了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对各部门经营和收支的监管。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宁波市新华书店始终坚持走扩大外延改造内涵之路。近几年来,对中山东路的门市部一再进行整修、扩大,通过挖潜,营业面积增加约500平方米,调整书店的布局与图书分类陈列,积极改善读者的购书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的购书氛围。为方便读者,又在市区甬港北路新开了一家营业面积为325平方米的连锁书店,图书品种在12000种以上,从2003年4月份开业以来,日平均销售额达3500元左右,该连锁店营造的文化氛围与图书品位,赢得业内外人士的赞誉,其成功的开办,也为将来发展图书社区网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面对宁波市教育事业的迅猛发展,为了更好地为宁波教育服务,宁波市新华书店开办了宁波新华教育图书经营部,加强了与市教育局、市教研室的合作,也拓展了图书发行的渠道。

  随着书店业务的发展,图书、音像制品等产品越来越丰富,销售渠道越来越多,经营规模也越来越大。如何改善宁波市新华书店的信息化工程问题,摆在了书店决策层的面前。销售合同的登记和维护、库存书的盘存,采购单的跟踪,如何有效、准确地规范这些资料,将有效信息及时地送到相应的管理者面前,是关系到书店发展的问题之一。经过筛选,宁波市新华书店采用了金碟软件,现正在开发之中。

  书店的总经理认为,信息化工程的建设及信息网络的建设,是保证新华书店在图书发行领域中主导地位的重要措施之一。市场竞争靠的是实力,靠的是先进的管理手段和一流的软硬件设施。宁波市新华书店将在物流配送及信息网络平台的建设上加大投入,使它成为教材、图书、音像制品等业务发展的一个强有力支撑。

  几十年来,宁波市新华书店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主导,以传播先进文化为宗旨,在宁波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领导部门的支持下,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繁荣了宁波市的文化市场,为宁波市的经济建设作出较大的贡献。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苦练内功,提升服务,在开放、多元化的市场中站稳了脚跟,并将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让宁波飘满书香,为营造宁波文化大市服务”是宁波市新华书店员工不懈的追求。

更多专题
创新成就大业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以“绿色”战略展腾企业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