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本手机市场占有率最高的NEC公司决心在涉足较晚的中国市场上打一场翻身仗。据日经社报道NEC已经宣布于2月底在中国市场投放旗舰级卡片式超薄手机N900。NEC中国业务首席代表山崎耕司称N900是以信用卡大小为标准进行设计的目标是尽可能地薄。虽然7000元的价格不菲,但NEC认为:在中国同一号码可以用于多部手机,所以作为一种时尚饰物,高收入阶层和年轻人还是愿意购买N900,来作为第二部手机使用。NEC的策略是:大力发展带有照相功能的手机,将目前的中国市场份额提高至4%。除了高端产品之外,NEC还将提供日式的服务,包括建立24小时呼叫中心、加强产品维修体制。正如日本市场一样,在手机日趋高性能、多功能的现在,要想形成固定的用户群就必须提供更热情体贴的服务。
在中国国内市场上日本机型的影响力不大份额最多的松下公司也只有几个百分点。NEC虽然在日本本土颇有势力,在我国市场则不然。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国产手机采用的是欧洲GSM标准,同日本不一样。另一个因素则与通信运营商的运作方式有关。在日本,手机由各电信运营商进行零售,购买手机与入网配套进行,运营商付给零售商的奖励会降低手机的销售单价。受“套餐式”手机消费的影响,手机制造商必须要开发功能和性能俱佳的、且能够满足运营商苛刻条件的产品。因此机型更新不快,产品研发时间长。而在国内,手机制造商一方面没有运营商的限制(当然运营商也不会分担风险),另一方面要受同行激烈竞争的影响必须加快研发速度,想占有更多市场最好每年开发20到30种机型。以上种种原因,使得日本手机商在中国只能位列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之后。
凭高端产品赢得市场
NEC进军海外手机业务是在2002年春。此前,它虽然曾经涉足过中国市场,但因某些原因又撤出了。然而重返中国市场后,它发现在国内最好销售的是诺基亚、三星、摩托罗拉等手机。同时,中国本地的手机商凭借价格、外型设计、销售网络等,不断蚕食市场。NEC在每年可能出现700多款新型手机,市场该怎么进行布局呢?
NEC的第一步是从2003年1月上市的N800开始的,迄今共推出了11种产品。这些产品的主要功能是向中国用户展示已在日本广泛普及的上网功能和相机功能等,以提高产品知名度。然后,以N900为契机,奠定NEC的产品是“可以向人炫耀的”形象。
N900实现了卡片式设计,厚度只有8.6毫米,可放在西装胸部口袋里或者用吊带挂在脖子上。N900的销售目标是10万部。国内手机市场分类是:700元—2000元为低档货,中档机则在2000元—4000元之间。N900采取的战术是通过制订很高的单价,将销售对象锁定在少数高收入阶层,以它“高不可攀”的产品形象,培育NEC品牌知名度。
终极目标是3G
可以说,打出知名度只是NEC中国战略的第一步,它的终极目标是3G手机。NEC的如意算盘是:首先在现行规格下树立NEC产品的高端品牌形象,然后率先推出可摄像并播放的3G手机,迅速扩大市场份额。品牌塑造阶段的市场份额目标为4%,而到了3G时代就要争取中国市场老大的地位。目前,NEC已经在国内有了手机开发中心及3G手机设计公司,还将成立统管位于中国的3家无线基站厂的新公司。
NEC认为自己的优势在于互联网接入功能等方面,它对中国市场的看法是“语音通话比例很大,数据通信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各手机商在中国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流于外观设计竞争,比较忽视对手机功能的开发”。
NEC预测2004年底至2005年初,3G的商用服务将在中国开通。就连过去没有什么名气的低端产品厂商也有希望通过在3G领域的努力打一场翻身仗,NEC如果不能在年销售量达到5000万部的中国市场上站住脚,决胜3G将无从谈起。NEC已经决定联手香港和记黄浦集团在欧洲和中国香港提供3G商用服务,欲在中国大翻盘的它,自然不能不加快铺设在中国的销售渠道。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