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迎义
杨迎义,人民艺术家、著名书法家、学者,1947年生于江苏东台市,祖籍苏州,晚年定居无锡,大学文化。现为中华书画院院长、中华书画家协会主席,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江苏省颗粒粉体学会常务理事。
先生幼学书其父,少经名师点拨,遂有而后之成就。字如其人,形可窥性。先生为人坦荡,率真质朴,虚怀若谷,往往与性情中人倾盖如故。历经60余载岁月沉淀,先生书法造诣更可谓炉火纯青。其书法兼采各家之长,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已然臻于上境,尤其是先生经过60多年来刻苦研究和创新的横反书法艺术、阴阳壁合书法艺术和象形书法艺术,独辟蹊径,丰神俊韵,堪称一绝。杨先生因视力存有严重障碍,故先生泼墨之前,各字空间布局与形态已了然于胸,眼少着纸,其字皆随性而发,兴趣所至,若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乃当今天下一奇观也。
鹤寿
1982年,时任文化部代部长、全国文联党组书记的周巍歭先生到江苏视察,在盐城地委书记徐泽、东台县委书记沙金茂陪同下,亲切接见了青年业余文艺工作者杨迎义。老部长对杨迎义在祖国传统文化方面取得的成绩大加赞赏,鼓励他再接再厉,充分发挥自己之所长,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1992年,中国首届海峡两岸通商会议在南京金陵饭店召开,作为江苏省文化艺术代表的他为台湾代表现场献艺,在一枚邮票的背面约一平方厘米范围内书写了500多字的《大悲咒》赠给了台湾贵宾。这一微书作品引起在场一片哗然。三个月后,台湾贵宾在国家对台办的协助下,再次赴南京,客人在省政协及省对台办领导的陪同下,专程来到东台拜访杨迎义。杨迎义的家乡沸腾了,“苏北一怪”的称号也随之传开,杨迎义却若无其事地说“不过是为两岸和平统一做点具体事而已。”
王冕诗一首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先生之父马鹤龄先生曾经来大陆观光,看到大陆改革开放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十分感慨,遂赋诗一首:“四海龙传会玉京,琼楼慷慨说开平。推恩化独谋融合,事小弘仁息霸争。十载奔号洛叩关,全侨蹈历自成城。神州放眼惊非梦,快意浮生是此行”。2012年5月,在江苏南京老山抗日战争胜利交流中心一行赴台会谈前,请杨迎义用书法形式书写了这首诗,并将这幅作品赠给了马英九先生,随后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办公室寄来感谢信。
多年来,杨迎义先生其作品受到海内外人士高度的评价和收藏,从80年代初开始至今先后在东台日报、东台电视台、盐城晚报。江苏电视台、无锡江南晚报、无锡电视台、中国社会报、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华人物杂志等国内多家媒体报道;2012年世界知识画报出版的全国20名《人民艺术家》20册专集,杨迎义为其中之一,并由中国风艺术网(风流人物及风华正茂烂目)所发布,以及多家媒体转载。
周恩来诗一首
当我们赞叹杨迎义几十年来所取得丰收成果时,他总是平静而谦和地说:“丰硕谈不上,只能讲有付出就会有收获,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书画艺术名家林立,比我强的人多得是。墨林探路贵涉远,我还要继续探求,继续努力,原因只有三个字:我爱它!”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