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原书画篆刻艺术界,王涛的名字逐渐为同道所注意和熟悉。他集书法、篆刻、书刻于一身,多才多艺,出类拔萃,真正称得上是书法艺术领域里的一枝奇葩。
王涛,杞县人,1976年生,毕业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国画系本科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篆刻专业委员会委员。他自幼喜爱书法和篆刻,多年来,坚持勤学苦练,潜心钻研古人法书,汲取前人论书精粹,感悟前贤用笔之妙,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修养和艺术境界。为提高自己的书法和篆刻创作水平,他先后拜赵振乾、王荣生、曾广、纪清源先生为师,心得连连,受益非浅。法古今圣手,取名家之髓,博采众长为已用,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
谈到自己的艺术历程,王涛颇多感悟。他认为,书法首先是文化的,其次才是艺术的。而从事书法艺术并期望有所成就,仅靠勤学苦练是不行的,还要有悟性、善思考,再加上名师的指点,三者缺一不可。当然勤学苦练是必须的,这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勤学苦练才能掌握必要的技能技法。然而要达到书法、篆刻艺术的高境界,还要具备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深刻的人文内涵,所谓功夫在字外。王涛在练字之余注重学习各种知识,尤其喜读中外名著、诗词等文学方面的经典著作,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更是兼收并蓄,用心体会。
在书法创作上,王涛特别注重作品的布局、线条的使转、墨色的变化、轻重的搭配。苏轼《论书》云:“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为书也。”王涛的书法,神、气、骨、肉、血,五者具有,他遵循传统,法度严谨,既潇洒飘逸,清秀优美,又大胆率真,行云流水,观之给人一种壮美、古朴、深厚、潇洒、飞动、秀俊的感觉。其笔下的楷书受传统影响较深,在严谨深厚的楷书功底之上,还能在灵活运用“顿、挫、折、转、轻、重、提、压、弹”的节律变化中求得统一。其隶书笔法明快,巧妙精炼,洒脱中见厚重,雄放中见苍劲,给人一种朴茂刚劲,端庄秀美之感。字如其人,王涛的书法作品就如同他的人一样,含蓄内敛,不事张扬,却又不失灵动飘逸,韵味十足。特别是他的小楷作品,让人读到的是历史感、文化感、古朴感、厚重感。
王涛的篆刻艺术也独具特色,已经为全国好多著名书画名家制印。篆刻是我国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博大精深的艺术。它既要精通刀法,还要通晓书法。他先宗法汉印后师明清诸家,鉴当今印林诸贤及出土金石文字,汲古钩玄,取精用宏,涉猎多方,费石累千,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他的篆刻艺术是师古出新,继往开来。他能把刀法和笔法紧密揉合在一起,刀法果断刚健,结字宽博壮,章法奇正相生,气势磅礴夺人,把篆刻艺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的魅力充分展示了出来。
艺无止境。王涛在写字、篆刻的同时又把艺术的触角伸向了现代书刻艺术上。现代书刻是以书法为基础,融合了绘画、雕塑、构成和工艺美术诸多元素,书法、刀法、色彩是现代书刻艺术的三要素。现代书刻以汉字为造型媒介,运用刀法和色彩对文字进行了多维处理;它让二维平面的传统刻字变得立体化,成了“3D”艺术。现代书刻发展历史虽然只有30多年,由于本身是高度概括的视觉艺术,越来越为艺术家所重视。如今,它已成为了“大书法”中的重要艺术门类。
王涛经过多年的摸索、研究、实践,逐渐掌握了可在不同材质的板材上进行书法雕刻的技艺,且越来越纯熟。他说,要创作一幅书刻作品并不容易,它是刀与笔真情的熔铸,还需经过打磨、书法、粗雕、微雕、抛光、上漆等多道工序,尤其是要把书法作品的神韵和细节表现出来,没有长时间的磨炼是做不到的。
王涛的书刻作品,独具匠心,超凡脱俗,构思巧妙,精美绝伦,件件都称得上精品佳作。他说,艺术作品不仅要征服自己的心灵,也要征服得了别人的审美,更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说起当下书画市场,王涛说:“艺术家不可能左右艺术市场,同时也不应该被市场所左右,作为一名艺术家最重要是做好自己本分,努力去耕耘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技巧。创作出高水平的作品,自然会有人认同,艺术价值高,市场价格就会高。”
现在,王涛的名气越来越大,拜访、求字、求学的人越来越多。但他并不满足,而是怀着对艺术的至诚追求,矢志向艺术殿堂的更高层次迈进。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