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总工会第五次代表大会上,企业一线员工代表在发言中呼吁关注当前小微企业员工“维权难”的困境,与会的工会代表、政府工作人员和企业雇主也围绕此话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几位非公小微企业员工代表在发言中谈到,当前,小微企业员工存在着几方面的工作困境:首先是工资问题,一线工人月平均工资仅1000元左右,而且缺乏正常增长通道;其次是福利保障问题,黄山区工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辖区内为职工缴纳“五险”的企业仅占40%,还常常出现断档;第三,一些企业不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曾发生多起劳动争议仲裁案件。
此外,几位企业员工代表还表示,员工遭受不公平或者不合法待遇,维权却很难。员工通常处于弱势地位,薪酬、劳保、工休和“病、残、老”职工保障水平低,企业缺乏人性化管理,新进员工得不到及时的技能培训而难以胜任,许多员工看不到企业发展与职工福利增长的关系,看不到前途和希望,导致职工队伍不稳定,“跳槽”率高达30%。
员工对工作不满意、怨言多,企业老板同样有一肚子“苦水”。听完员工代表发言后,就有企业老板当场表示,现在的企业职工重待遇不尽责任,怠惰和敷衍,动不动“撂挑子、走人”的情况很严重,企业只得“托着、哄着”员工干事,但效果仍然不佳。企业也在为“招工难、留人难”和“人才难得”而头痛。
小微企业的用人困境,究其原因主要有几方面:一是企业素质和效益低,老板短视守成,自分“蛋糕”最大化,无力或不愿给员工涨工资、增福利保障;二是员工知识、技能水平低,缺少上升机会和阶梯,对企业贡献率不高,在劳资关系、工资增长机制上缺乏价值认同,一些待遇诉求过于急切、欠客观理性;三是劳动执法和维护公平、和谐劳资关系的第三方协商调节机制不完善,企业工会维权能力弱,政府部门、群团、社会组织尚未形成强大的维权合力。
员工“维权难”,导致企业凝聚力弱,发展缺乏支撑和后劲。企业发展不好,员工维权也就失去根基。二者“背靠背”、缺乏互信,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两败俱伤的境地。
为解决这一困境,笔者建议:一是加大劳动法规执行力。建立与最低工资保障线上浮和企业效益提高相适应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实行强制性企业缴纳“五险一金”和员工工休制度,在用工合同中加以约定,加强劳动监察,源头治理拖欠工资等突出问题。二是发挥工会组织、职代会作用,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合同制度,开展联合专项督查,促使员工维权落到实处。三是加强对员工和企业主的教育培训,增强员工对企业忠诚度、责任心、归属感。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