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日本著名便利连锁店7-Eleven开第一家店至今已有30年,便利连锁店的经营模式影响力不断扩大,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模式和产业结构。便利店在日本一天的顾客人数达到3000万人,年营业额高达7万亿日元,俨然成为“流通帝国”,它吸引人流的秘诀究竟何在?
销售能力不容小觑
日本的便利连锁店内一般都设立玩具专区,专区内陈设约30家厂商的产品,竞争激烈的程度可想而知。但万代公司2001年开始在便利店销售神奇宝贝等单价100日元到300日元的玩具,两年内营业额就突破了100亿日元,显示出便利店的销售能力不容小觑。
事实上,是7-Eleven3年前向万代提议开发便利店专有商品,之后该公司才成立直属于社长、成员约20人的横向方案组织,全心投入低价商品开发。即使是低价速销玩具,7-Eleven在达到预定销售量后就会停止销售。商品寿命最长两个月,如果销路不佳,两周就会下架,因此制造商得负担很高的库存风险。不过,7-Eleven按照定价销售玩具,不像超市会大幅杀价,而且还能吸引从不上玩具店的女性。最重要的是,只要商品陈列在日本的4万家便利连锁店,所创造的宣传效果远比打广告还好。
当前,日本便利店约有4万家店,如果加上一些小型业者,总数应该超过5万家。以7-Eleven为例,每10个日本人就有一人每天会到7-Eleven购物。这种惊人的吸引力,已彻底改变了日本的流通结构和生活模式。
生活服务一应俱全
去年一年7-Eleven销路最好的商品包括杂志、七星牌香烟、朝日啤酒、日清的碗面等。顾客想买啤酒或杂志时,已经不会专程跑到酒馆或书店,而是到便利店。便利连锁店的威力不只显现在商品方面,生活上的各项服务也一应俱全。根据统计,日本人10个人当中有7个人会在便利连锁店缴电费、水费等公共费用。最近便利连锁店纷纷设置ATM机,总数已经超过1万台,比银行还多。
以瑞士银行为例,当前每天约有130万人进出 ,其中约100万人是为了使用ATM,若多数人改到便利连锁店提款,说不定银行的许多分行会和烟酒专卖店一样,被便利连锁店所代替。
7-Eleven连锁店平均每家的面积只有60平米左右,陈列的商品约3000种,每家都是周二更换商品,此时约有200种新商品问世,并且有同样数量的商品绝迹。让人目不暇接的商品推陈出新中,3000种商品只有不到三成能留在架上超过一年。正因为对上架商品要求严格,7-Eleven才能有惊人的集客力。消费者不只是因为方便才到7-Eleven购物,而是因为那里有自己想买的商品。
例如:花王公司去年5月底推出“健康绿茶”,目标客源是“担心身体脂肪的人”,结果非常畅销,今年3月底前估计销售量会超过1亿瓶,而这种茶在7-Eleven这类便利连锁店以外的地方是买不到的。由于业者纷纷推出便利连锁店独家销售商品,7-Eleven的商品中具有独家性的比例高达一半。
7-Eleven对开发独家商品非常执著。例如印有7-Eleven商标的碗装味噌汤,共有猪肉、蘑菇、蛤蜊等6种口味,外包装类似,事实上却是由三家不同厂商生产。以猪肉味噌汤为例,7-Eleven会先决定规格,对猪肉、蔬菜等材料的种类、数量、价格都有详细的要求,决定几家候选厂商后,请它们都提供试吃品,再由公司的加工食品小组试吃多次,最后选定一家。
从制造商的角度来看,这种选择方式效率不高,不过,7-Eleven没有妥协的打算,如果味道不佳,即使延后发售也会要求厂商再试。这样严格要求出来的味噌汤当然好喝,也会热销。
用心陈设引客驻足
除了善于挑选商品和分店位置外,7-Eleven还有一套吸引顾客上门的学问。例如:7-Eleven欢迎消费者站着看杂志,让外面的人能从透明橱窗看到店内的顾客,因而被吸引进入。此外,入口附近设置化妆品货架能吸引女性顾客驻足观看,也可发挥吸引客源的效应。
为了方便平均身高1.58米的日本女性选购,7-Eleven化妆品卖场的货架高度统一为1.35米。业者也善用饮料和冰柜第二层和第三层的“魔术空间”,摆在这两层的商品销路保证全线飘红,商品快销之后,业者再把商品移往他处。
7-Eleven讲究商品、地点和吸引顾客的学问,如此造就的巨大吸引力,让大型制造商也不敢得罪7-Eleven。以占7-Eleven营业额12%的饮料为例,7-Eleven标准的冷藏柜约陈列190瓶饮料,若某一饮料一周卖不出20瓶以上,就会遭到下架的命运。为了留在7-Eleven的货架上,饮料厂商会支持降价促销,费用自己负担。
7-Eleven这30年来已建构了超强的流通优势,并能发挥惊人集客力,吸引顾客和制造商自动上门,制造商即便赔本,也要在7-Eleven确保陈列空间。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