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企业新闻发布汇>> 正文

与3G争宠小灵通面临生存考验

企业报道  2013-07-08 15:39:26 阅读:

  在过去的一年里,小灵通业务在中国的蓬勃发展充分证明了经济学的一个原理——市场经济条件下需求决定供给。正是在需求的指引下,小灵通得以冲破重重阻力,一年内激增几千万用户,可谓势不可挡。然而2004年对小灵通而言,面临着更大的生存考验。移动话费的下调、3G牌照的发放已经是大势所趋,面临着日益被挤压的生存空间,小灵通还能“灵通”多久呢?

  3G会是小灵通的生死劫吗?

  众所周知,小灵通是电信和网通的一种战略投资,除了提前为其移动网络培育市场外,最关键的是通过小灵通给监管部门构成强大的压力,以尽早获得3G移动牌照。毕竟在拥有了几千万用户后,谁还能轻视小灵通运营商的话语权、置几千万用户的利益于不顾﹖但现在看来,第3张移动牌照肯定要借3G的实施而发放了。如果小灵通技术平滑过渡到3G技术,电信与网通对小灵通业务的取舍肯定会影响其发展。

  然而,对于3G到来后小灵通就将退出历史舞台的说法,UT斯达康中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吴鹰却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小灵通增值业务可以向3G过渡,从核心网来看,小灵通和第三代的核心网平台是一样的,都是遵照3G的标准,这意味着小灵通和3G两个网可以共存在一个网里。因此,固定电话运营商在拿到3G牌照后,也不会放弃小灵通,而是用小灵通的无线手段来继续发展本地电话网。

  据不完全统计,自2001年至今,中国电信及中国网通预计在小灵通业务上投入近400亿资本性开支。这笔巨大的资本性开支在3G牌照发放之后如何处理?如果小灵通得以存在,现在运营小灵通的中国电信、中国网通又获得了3G的运营牌照,这就意味着他们必须运营最高端的3G网络和最低端的小灵通网络。如何平衡小灵通和3G移动用户,这是两家运营商必须面对的问题。双网运营,对运营商来说,在品牌管理、资金支持上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市场人士担心,有关部门对3G牌照的不明朗态度,可能导致运营商在高速投入期后进入观望期。此外,由于小灵通技术的局限性,在用户大量增加的情况下需要不断地投入资本性开支以建设基站维持网络正常运行。市场担心观望可能导致小灵通抢客力度降低,另外如若继续加大资本性开支,恐未来3G牌照发放之后小灵通将成为固话运营商的“鸡肋”。

  逐渐丧失资费优势

  2003年小灵通的突然崛起,大大威胁了移动联通的市场。小灵通以单向收费、话费按固话标准收取等价格优势,横扫全中国,揽到了大批用户。

  为了抵抗小灵通旋风,移动、联通在过去的一年中针对小灵通,不断制定和调整资费策略,以削弱小灵通资费优势。

  国家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日前表示,信产部已与国资委、发改委成立协调小组,共同商议对基础电信资费的监管方式进行调整。

  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交流合作部主任陈育平透露,今年上半年电信资费一定会调整,相关政策将陆续出台。小灵通的资费肯定不会动,只有移动网用户的资费可以下调,一旦下调之后,小灵通将没有了价格优势。

  不过陈育平同时指出,考虑到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股价,国家要不断权衡才能作出最后决定,因此移动资费的彻底下调还需要一段时间。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小灵通暂且可以再钻点空子求发展。

  技术改良后,增值服务前景能否乐观﹖

  据悉,网通有关小灵通增值业务内容服务平台正在建设当中,网通将于2月份推出的互联网内容服务平台“九州在线”,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为小灵通数据业务所准备。在服务内容上,与网通合作的SP们已有近百家。业内人士表示,小灵通的产业链在不断完善,增值业务也在逐渐增加,尽管小灵通的长期前景不被看好,但是短期内,没拿到移动牌照的固网运营商还是不会放松小灵通的。

  有专家分析,虽然小灵通一直在进行技术改良,但是小灵通的增值服务前景仍不容乐观,主要是由于互联互通、业务支持和不成熟的价值链等原因造成。

  首先是互联互通问题。小灵通初期已经经历过严重的互联互通问题,当时问题主要集中在语音业务上。目前随着小灵通数据业务的逐渐开展,互联互通问题成为困扰小灵通的主要问题。

  其次,业务内容相对贫乏。小灵通数据业务中的ICP内容提供商和ISP服务提供商的数量和质量同“移动梦网”、“联通在信”相比,并不占任何优势,并且相应业务的盈利仍然遥遥无期。中国移动已经在2003年开始同ICP和ISP签署“排他性”协议,中国联通也开始采用类似的方式来捆绑ICP和ISP,这样将给小灵通的数据业务造成很大的困难。甚至最基本的业务品牌也没有确立,而不像移动梦网已经有了响当当的品牌效应。

  第三,价值链合作不成熟。小灵通数据业务的发展需要整个价值链的充分合作,但是从目前状态来看,小灵通增值业务的价值链仍然没有完全整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小灵通数据业务的收入分成机制在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总部还没有建立,相比“移动梦网”和“联通在信”仍然有很大的差距;小灵通数据业务还无法实现一点接入,全网结算的模式,“移动梦网”和“联通在信”已经建立了此种模式,而ICP和ISP同电信或者网通合作,需要同不同的省公司甚至不同的市公司协商,自身业务难以迅速拓展,沟通成本过高;小灵通数据业务中电信和网通对于整个产业链的控制力度过小,远远低于中国移动对于“移动梦网”的控制力度。另外网络覆盖和网络质量仍然是小灵通业务发展比较严重的障碍。

  虽然业界对小灵通的前途多有担忧,但它就像一个虽年幼却不体弱的婴儿,在抓紧一切时间成长壮大。近日记者获悉,信息产业部正在致力于4家电信运营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之间的短信息互通,如果进展顺利,这4家运营商之间的短信息互通有望在3月底实现。有关人士分析,此举最大的受益者将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网通的“小灵通”业务。分析师预计,4大运营商之间如果顺利实现短信息互通,将会使中国“小灵通”用户出现爆炸式增长,今年底将会突破6000万大关。若真如此,小灵通的未来恐怕仍有诸多的未知。

更多专题
创新成就大业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以“绿色”战略展腾企业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