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站和北京西站都曾是北京引以为傲的标志性建筑,而连接北京站至北京西站的地下铁路,一直是中外旅客的梦想,各级领导的夙愿。
这一段地下铁路直径线被北京市政府列为“最难、风险最大的在建地下工程”。作为目前国内城市繁华地段施工最大直径双线电气化铁路隧道工程,该项目无论施工难度还是科技含量,乃至安全风险和环境保护都堪称国内之最。
作为建设者,中铁隧道集团在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建设中立足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奉献之歌。
管理创新:挑战“最难地下工程”
面对施工难度极大的直径线工程,中铁隧道集团超前部署,提出了“站在中国盾构施工技术最前沿,塑造中国城市铁路施工高品质”的项目理念,在困难面前经过了一次又次考验。
企业三化管理在中铁隧道集团被提档为四化管理。按照管理制度标准化、人员配备标准化、现场管理标准化、过程控制标准化要求,中铁隧道集团制定了施工技术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等相关管理制度,组织项目全体员工学习实施;根据施工需要,配备了管理、技术人员和架子队九大员及特种作业人员等等。实现了精益求精,落实现场管理标准化。
同时,实施信息化管理,全方位监控,提高管理决策效率。对关健作业面、关键监测点均实现了监控镜头全覆盖,管理人员在监控室就能掌握施工现场的全貌,提高了对现场指挥的决策效率;自主研发的监测数据处理软件,解决了地面与洞内盾构操作平台数据的对接,确保了过程控制安全有效。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从时间和空间上实现了对隧道地层和地面环境安全的有效管控,提高了管理决策效率。
在管理创新中,他们坚持高标准建设标准化工地。为实现在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建设中“出精品,出形象,出亮点”的目标,项目部先后编制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教材》、《岗前教育培训教材》、《现场管理及安全过程控制标准手册》、《项目管理制度手册》、《盾构架子队管理制度手册》、《暗挖架子队管理制度手册》等7本书,共计81余万字。
技术创新:提速大直径盾构掘进
泥水盾构技术,在中铁隧道集团得到全面升级。
全长5175米盾构法施工隧道,是北京市区第一条采用泥水盾构独头掘进最长大直径隧道。其中,可以预料的各类风险源就达87个。施工安全质量被各界高度关注。
中铁隧道集团结合工程特点与施工难点,与多所高校合作,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其中,盾构刀盘刀具与地层的适应性技术、不减压动火修复刀盘的技术、泥水处理达标排放技术以及沉降精确控制四项关健技术,形成了自有的知识产权。
他们采用的国内最长的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解决了施工场地狭窄、渣土运输不便等问题,这一创新不仅填补了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泥水平衡盾构施工空白,也刷新了国内砂卵石同类地质条件下采用泥水平衡盾构施工历史。
盾构机在掘进中根据刀具和刀盘的磨损情况要不断对刀具进行更换和刀盘带压动火维修。为了控制地面沉降,必须对刀盘舱进行保压,减压动火作业,具有较高的风险,这项技术在国内还是空白,都是依靠国外工程技术人员,前两次维修就支付费用近2000多万元。
为此,项目经理何峰组织人力,边施工边攻关,经过反复论证,于2012年9月13日在刀盘舱内进行小于等于3bar带压动火修复刀盘,结束了我国盾构机刀盘维修减压动火切修理依靠外国技术的历史,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泥水盾构施工过程中,团队不断探索创新,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和QC活动,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书写了中国地下铁路大直径盾构掘进的“直线速度”。目前,项目部已获得各项专利18项,25篇论文在《中国工程科学》等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责任和奉献:时刻彰显国家队风范
在北京市内施工,节能环保要求极高。中铁隧道建设团队肩负起节能责任,以建设绿色工程为目标,彰显出“国家队”的风范。
他们将工程建设为节能减排标准化工地。泥水分离实现零排放。针对泥水盾构施工中极易产生的污水处理问题。他们因地制宜,通过设置“迷宫型”泥水处理池,对泥浆进行科学处理;通过优化泥水系统设备配置方案,实现盾构施工泥浆零排放,达到北京市绿色施工标准,实现现场污水零排放。
这是企业的担当更是每一位施工者的责任。施工安全质量是他们递交的最好的试卷,即将通车的这段隧道,得到了国家及北京市等各级领导的好评。
事实上,每一米进度,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每一次技术攻克,都是一份爱的浓缩。
盾构架子队土木技术主管翟志国2011年除夕又一次缺席团圆饭。当时,他正带领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工程全体员工在地面以下30多米深的隧道内奋战。由于覆土太浅,为确保车站结构安全,盾构必须连续掘进。
作为一名机电技术人员,王百泉带领工人进入高压舱进行刀具检查和更换作业。在高压舱内同等时间的劳动强度是常压下的2倍以上,还极易出现滑倒、碰伤、减压病、头晕等现象。而这种带压进舱作业粗算也有近300舱。
临危受命,接任盾构架子队经理的李小岗,8年间,始终以项目为家,吃住在项目,工作生活在项目。连远在重庆老家的父亲病重,他都没有离开。因为,他是直径线盾构施工的第一管理者,是北京市轨道交通岩土工程专家,是集团公司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还是中国中铁授予的优秀项目经理,从施工一线的安全质量,到每一个重大方案的评审,他必须事必躬亲。
……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地层深处,中铁隧道人就这样默默地奉献,以实际行动在北京铁路地下直径线谱写了新的篇章,让泥水盾构施工技术站了中国的最前沿。
品牌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员工价值大小的充分体现。
品牌是一个企业实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的生命,更是一个企业信誉、荣誉和能力的真实写照。黑龙江省火电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