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国家将采取五大措施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6-19 15:29:55 阅读: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岳2月16日向各新闻媒体介绍,在流域经济快速增长、人口增加的情况下,“三河三湖”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的势头基本得到控制。2003年,“三河三湖”流域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0年有所下降。淮河、海河和辽河流域达到“十五”水质目标的控制断面比例分别为56%、43%和46%,其中淮河流域水质改善明显,达标断面较2000年增加了30个百分点;太湖、滇池、巢湖流域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程度有所好转,其中太湖主要湖区明显好转。

  潘岳说,从“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完成情况来看,共安排治污项目1534个,截至2003年底,已完成472个;在建项目310个;未动工项目752个。已建成的治污项目形成处理污水能力794万吨,占总处理规模的29.5%。在主要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方面,“三河”分别仅完成任务的1/4到1/3。在投资完成情况方面,计划总投资1036.3亿元,已完成投资315.3亿元。

  潘岳认为,通过对“三河三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看,完成重点流域“十五”计划目标还有相当的难度。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重点流域水质按计划目标完成难度很大。二是磷和氮总量控制指标难以按计划完成。三是多数治污工程难以在2005年前发挥效益。四是执法力度和政策措施落实不力。

  针对上述突出问题,国家环保总局在今后两年将采取五大措施推进“十五”计划目标的如期实现。

  首先,突出重点,力争2004年未开工项目全面开工。逐一落实752个未动工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促进污水处理费收缴力度和市场化机制的建立,落实资金来源和污染总量削减措施,保证治理效果。

  第二,重点抓工业污染的反弹和新污染的控制。在“三河三湖”5000多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中全面发放排污许可证。组织工业污染治理情况的评估工作,凡是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一律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实行限产限排,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停产治理。加强新、改、扩建水污染项目的审批和准入监管,凡无水环境容量的地方一律不准新上增加污染物排放总量的项目,凡有违法批准项目地方一律停批新建项目。按照《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要求,加大不符合要求的造纸、酿造、食品、化工等污染企业的淘汰力度。对5000多家重点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加大排污费支持重点流域的清洁生产、技改、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的力度。

  第三,进一步明确治污责任,强化执法。治污的责任在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建立可操作的治污考核制度,尽早出台跨界水域水质目标管理办法。加快重点省界断面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控制装置安装力度。按季公布治理进展和水质状况,逐月组织现场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上报、及时解决。

  第四,明确职能,加强协调。2004年各级环保部门要重点配合和督促有关部门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防治、生态环境用水、生态清淤、水土保持、节水、截污工程、防护林带建设、湿地建设、截污导流等工程的建设力度,并加强已建项目的运营管理。

  最后,集中科研力量,进一步开展水体富营养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研究。要进一步研究各类污染源对“三河三湖”水污染的“贡献率”,尽快开展重点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计划的前期工作。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