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IDC预测,未来5年,中国内地笔记本电脑市场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一些行业专家的预测则更为乐观,甚至将笔记本电脑市场与当初的彩电市场、手机市场相类比,认为其将成为拉动整个行业向上提升的动力源泉之一。或许这些预测都会有一定的出入,但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笔记本电脑市场已经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2004年的市场值得期待。
向消费品化转变
笔记本电脑的消费品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2003年,还有媒体专门就“消费类”笔记本电脑进行了大讨论,众多知名厂商都曾参与。大家都承认:笔记本电脑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IT产品,而是逐渐向一种数码消费产品转化。
然而这种转化意味着什么呢?查看当前的各种商情广告,对笔记本电脑的描述依然是CPU如何、内存如何、硬盘如何等IT技术指标,这显然不是对数码消费品该有的关注方式。当然在媒体评论中、在大版面的广告上,我们会看到“轻薄”、“时尚”等字眼,但时尚是什么呢?虽然我们承认了笔记本电脑不再是单纯的IT产品,但当我们就其非IT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时,除了重量和尺寸外,我们多多少少有些“失语”。
那些“非IT”的内容,那些作为消费品应具有的产品特征,不应该是孤立的、人为附加上去的,而是产品自身素质的一部分,是比较笔记本电脑这种数码消费品的好与不好时必须关注到的重要内容。
品牌的竞争
依靠品牌的竞争正是消费品市场的一大特征。品牌的影响力诱导着用户对产品各种“非IT”品质的评判标准。这是一种“强者愈强”的游戏法则。在这方面,IBM是最典型的,索尼也不错,而三星显然也成功步上了这条道路。比如时尚是很难横向比较的,然而很多人都认可三星产品很时尚。三星自不会放置这一品牌方面的宝贵资源而不用,而是愈发在笔记本电脑中增添各种时尚的“素材”,并在更高的层面将其产品设计思路同三星的品牌理念“数码融合”融合到了一起。
当然,说笔记本电脑已经是完全的消费品了,还不合适,其身上还有很多IT产品的本性,比如技术创新对产品发展的推动作用依然要比非IT产品来得明显。在笔记本电脑领域,虽然品牌的力量在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这些强势的品牌依然要以高层次的技术根底做支撑,无论是IBM,还是索尼、三星,都如此。
风格流派的形成
既然笔记本电脑已经趋向一种无法靠单纯IT指标完全衡量的数码消费产品,在产品诉求方面其形成不同的方向自然是可以理解的。从目前的情况看,至少在高端产品层次,笔记本电脑不同的风格流派正在形成。
去年媒体关于“消费类”笔记本电脑的大讨论,正是将娱乐功能划归到“消费类”笔记本电脑所该涵盖的重要内容,于是“消费类”和“商务类”自然成了笔记本电脑的两种发展方向。为了同时兼顾两端,东芝、联想等厂商将产品线划为两条,一边“消费类”,一边“商务类”,这同台式PC产品中划分的家用电脑和商用电脑非常相似。但这种分法也存在问题:人们不可能如应用台式PC那样在公司用一台,在家里用一台,笔记本电脑多数情况下只能有一个,并随身携带。那么用户该选哪一种呢?
在针对“消费类”笔记本电脑的讨论中,IBM似乎没有发表意见。IBM重视的依然是其广大的商务用户,其产品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商务流派”。索尼的观点与三星类似,他们的提法是“快乐商务”。
宽屏兴起
关于宽屏笔记本电脑这类产品的利弊也始终有人在争论。虽然有零星的宽屏产品出现,但并不是所有的知名品牌都有所跟进。
宽屏的好处很明显,屏幕变宽,看DVD不会变形,处理一些大的报表也更方便。但反对宽屏的观点是:笔记本电脑的本质是追求移动,而宽屏增加了产品的体积与重量,无疑是对移动性的损失。
这又是一种鱼与熊掌的问题,而在IT产品的发展史上,这种矛盾的解决都是靠技术的进步。当技术能力使得宽屏与移动性能够达到用户可接受的平衡时,宽屏笔记本自然会有自己的市场。
将台式PC替代到底?
笔记本电脑本来就是替代台式PC的,只不过这种替代是从高端用户开始,是从商务应用开始。在一些比较高档的公司办公室内,台式PC已经所剩无几了,大量的移动商务成为现实。无线技术的发展更使这一替代过程愈加快速。在发达国家,笔记本电脑的销量已经超过了台式PC,其中很大部分是由于商务用户的“喜新厌旧”造成的。
家用电脑市场似乎成了台式PC的一个避风港,笔记本电脑难以触及。为了强化台式PC产品在家用市场的根源优势,很多厂家推出了类似“数码家庭”这样的概念,进一步将家用电脑家电化。
笔记本电脑对台式PC市场的争夺将超越商用的界限,侵入到家用领域。这对那些以台式PC为主力产品的厂商来说是值得警醒的。
据可靠消息,Intel公司已经对那些生产台式PC的合作伙伴提出了新的支持政策,以推动其发展笔记本电脑产品。Intel公司在电脑产业领域的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其此举的目的不言而喻。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