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全球视野>> 正文

标准普尔称中国经济具有更强韧力

中国企业报道  2013-06-19 14:22:07 阅读:

  2月18日,标准普尔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把中国的长期和短期外币信用评级调升一级,调整后的长期和短期外币评级分别为BBB+和A-2;同时宣布中国的评级展望为正面。

  标准普尔称,该评级的调升反映了中国持续的结构改革已有成效,使国家经济具有更强的韧力,而且政府的税基扩大,使政府的开支压力得以舒缓,并令国家更有能力继续进行长远的改革。

  标准普尔主权及公共融资评级董事周彬表示:“过去几年改革奏效使中国迈向更大程度的市场化,而经济趋向市场化意味着将可减少依赖政府开支以维持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此外,国有经济虽然效益仍旧低下,但在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和商品价格高企的支持下,它们的盈利能力已有所提升。”

  中国政府的银行体制改革计划,包括最近对两家国有商业银行450亿美元的注资,显示了政府着力于令内地银行进一步商营化。周彬强调:“最重要的是,金融体系的进一步改善,将有助于控制不良贷款的增加及令资源的分配更加有效。”银行体系的强化也有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弹性。目前,中国的不足之处在于用以应付信贷和货币总量急速增长的工具有限而尚欠成熟。

  整体经济的改善加上税制改革和税收执法的强化,使中国政府的一般收入得以增加,估计由1998年占GDP的13%提升至2003年的19%。周彬认为:“税收增长使政府更有能力通过社会保障的提供,支持国有企业的进一步重整,同时也有助于消化中国银行体系的不良贷款。”

  对中国的评级上调还得到其强劲的外债支付能力的支持。中国的外汇储备雄厚,外债和利息负担不高且在减少之中。预计2004年中国的外债总额将下降至占经常账户收入的40%左右,外债利息总支出(包括短期外债)则占经常账户收入的20%左右。中国的外汇储备庞大,为短期外债的6倍多,而且预料将会继续增长;至于外商直接投资也会继续流入。

  周彬指出:“正面的评级展望反映了标准普尔预期中国经济改革的步伐将会加快。”市场体制的强化将有助于支持经济增长和提升增长潜力,国有经济的持续改革则可舒缓政府的或有负债。

  虽然在改革过程中面对不少来自经济和社会层面的难题,中国决策者依然能够坚定不移地以渐进方式推进改革,并能保持政策的稳定和可预测性,为国家的发展前景创造了优越的条件。今后几年内,贸易壁垒的不断减少和对国外投资者更加开放的政策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标准普尔预料中国的实际GDP增长将能维持每年7%以上的水平。

  不过,令人担心的是,政府综合债务及或有负债高企对中国信用状况的影响。假若金融体系现有的呆坏账由政府承担,以金融体系的不良贷款回收比率为20%的一般水平计算,中国政府用于金融体系资本重整所需的支出将使政府一般债务由占GDP的38%增至超过100%。这是中国政府面对的一个主要挑战。

  中国政府面对的另一主要挑战是,需要建立有效的市场体制,以便与中国日益富裕而多元化的市场经济相配合。标准普尔认为中国经济能否持续增长,将取决于在现行体制结构未能与国内经济发展配合的情况下,领导层是否有能力管理由于经济急速现代化和社会矛盾而带来的压力。

更多专题
解读龙矿崛起之谜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煤海劲旅勇创新 丹心所系创辉煌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