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迈克尔·艾斯纳Michael Eisner答应要对康卡斯特Comcast660亿美元的恶意收购做出“适当回应”后,告诉投资者说,他们这家美国媒体集团是独一无二的。
这位阅历丰富的迪斯尼公司Disney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所谓的独一无二,不是指公司喜忧参半的财务业绩,也不是指董事会的阴谋诡计,更不是指公司最近成为收购目标的事实。他所指的是迪斯尼这个品牌,这个堪称全球娱乐业认知度最高的品牌。
18年来,艾斯纳先生一直是迪斯尼的战略制定者,他始终认为,品牌建设是公司成功的关键所在。他对同事说:“将来再不会有哪家公司有我们那么大的品牌魅力。业务品牌化为我们带来数亿美元的收入。”
在康卡斯特收购战中,迪斯尼的品牌化战略可能会成为一个焦点问题。一方面,迪斯尼的管理层向来要从《阿拉丁》Aladdin、《玩具总动员》Toy Story和《美女和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等品牌节目的特许权中赚足钱;另一方面,作为一家大型有线电视发行商,康卡斯特则认为,品牌化会使公司分心,而无法专注于核心业务,即创作一鸣惊人的电影和电视节目。
原迪斯尼高级经理人、现任康卡斯特首席运营官的史蒂夫·伯克Steve Burke声称,迪斯尼有几个分部已经迷失方向。他认为,并入康卡斯特后,迪斯尼可采取更集中的业务途径,也许能产生8亿至12亿美元的增效收益。
康卡斯特或许会发现,他已与艾斯纳先生的两大攻击者结成奇怪的联盟:一个是罗伊·迪斯尼Roy Disney,前任迪斯尼副董事长,也是该集团创始人的侄子;另一个是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电脑界大亨,他掌控着苹果电脑Apple和皮克斯动画电影公司Pixar。
迪斯尼先生认为,注重品牌开发是显示公司更深层危机的一个征兆。去年11月,他在一封措词激烈的辞职信中说,艾斯纳先生的战略“贪婪无情,而且总在追求急功近利”。公司总是通过舞台剧或消费品来挖掘“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等标志性角色的商业价值,这种做法令迪斯尼先生感到失望;而对于公司从传统的动画创作变为用电脑进行形象制作,他也感到非常讨厌。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乔布斯先生推动了这种转变,他曾让皮克斯与迪斯尼合作,使《怪物公司》Monsters Inc和《玩具总动员》等作品风靡一时。但不久前皮克斯宣布,打算断绝与迪斯尼的合作。乔布斯先生对迪斯尼大加抱怨,称其热衷于拍续集和管理特许业务,而不是进行创作。
迪斯尼的经理们则声称,两人都错了。对来自皮克斯的抱怨,他们申辩说,拍续集有巨大的商业价值。至于迪斯尼先生有关品牌价值被过度开发的担心,他们则表示,消费品对公司创收至关重要。
这番维护公司战略的努力得到鲍勃·伊格尔Bob Iger的支持。他是迪斯尼的首席营运官,也是艾斯纳先生的亲密盟友。伊格尔先生曾经认为,迪斯尼的四大部门节目制作部、媒体网络部、主题公园部和消费品部缺乏共同的品牌化途径,于是,公司已要求每个业务部为其王牌产品建立一种特许业务方式,无论该产品是过山车还是电影角色。
迪斯尼的高层经理人以迪斯尼的公主品牌为例,表明未来可能采取的行动。公司已将其著名的银幕女主人公形象制成一系列玩偶,其中包括“白雪公主”和《阿拉丁》中的“茉莉公主”,最后也许会拍出一部以公主为主题的故事片或电视节目。这种做法自然有违罗伊·迪斯尼的意愿。
“我们认为,我们最终能把公主品牌变成50亿至60亿美元的特许权收入,”一位董事说,“我们的公主形象已出现在东京和加州的迪斯尼主题公园中,这其中的商机无限。”
无论康卡斯特的恶意收购结果如何,都难以扭转迪斯尼的品牌化战略。迪斯尼的管理人员表示,如果一家公司想寻求收入,以抵消广告业务和消费需求上的波动,那么这样做是个战略性错误。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