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杭州钢铁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杭钢)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95.63亿元到2003年的150.29亿元,是什么力量让这一跃如此完美有力?是什么力量让这一跃如此振奋人心?他们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带着这些疑问,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本报记者专访了杭州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童云芳。
改革要有新突破
“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关键在于改革。怎么改?关键看改革是否有创新、有新的突破,”在谈到国有企业能不能搞好时,童云芳这样说。他认为,一个企业能不能搞好,不是所有制决定的,而是由它的运行机制决定的。
的确如此,这种新的突破,在杭钢的混合所有制中就可见一斑。其实,早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前,杭钢就进行了混合所有制的尝试。目前,杭钢旗下的非钢产业中既有国有资本,也有民营资本。
“杭钢几年发展的实践证明,当时的这种混合所有制对杭钢的发展是很有利的,”童云芳说。
“当时我们和民营企业合作的时候还是有点担心的。现在中央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了新的定义,这无疑给我们吃下了定心丸。”童云芳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作出的英明决策,是对什么是公有制理论上的重大突破,为国有企业下一步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国有企业将大有作为。
童云芳认为,国有企业要发展,就是要不拘一格的搞股份制,让国有和民营的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具体讲到杭钢,就是要把杭钢的品牌优势和雄厚的资本优势以及杭钢几十年发展所形成的独特的企业文化与民营企业灵活的管理机制、分配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打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企业发展新模式。
发展要有新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没有创新就没有思路,没有思路就没有举措,没有举措就没有出路。杭钢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除了企业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外,关键是杭钢有一条明晰的发展思路和一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战略,”在谈到杭钢快速发展时,童云芳一句话道出了杭钢成功的奥妙。
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和国内民营企业咄咄逼人的竞争态势,杭钢提出了“钢铁主业精、产业结构优、经营机制活、企业形象美、经济效益好”的发展思路,制订了“做精做强钢铁主业、非钢铁产业”的发展战略。童云芳认为,钢铁是杭钢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命根子。但是由于土地、环境等因素的限制,钢铁产量在杭州要继续做大,几乎很难实现,所以必须在精字上做文章。另外,作为一家大企业集团,不可能只做一个产业,所以要优化产业结构。据悉,2003年杭钢实现销售收入150.29亿元,利润10.23亿元,其中非钢产业实现销售收入83.05亿元,实现利润2.13亿元。
而在下一步的发展中,杭钢又制订了“钢铁主导,适度多元,创新应变,做大做强”新的发展战略,根据新的发展战略,做大做强钢铁主业,做实做强非钢产业。童云芳认为,企业发展战略并不只是几个字的变化,它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和面临的市场环境所制定的。
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要靠文化和人才的支撑
“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人才的重要性,”在谈到人才问题时,童云芳深有感触地说,杭钢所需的人才和社会上需要的人才不是一个概念。杭钢培养的人与从社会上招聘的相比,杭钢人会把企业的利益放在首位,他们考虑得更多的是我能为企业做些什么。而这种价值观的碰撞,正是企业文化所影响和熏陶的。杭钢的“以钢铁意志做人、建业、报国”的企业精神已经成为杭钢人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在讲到留住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时,童云芳说,杭钢提出了“以事业留人、以感情留人、以待遇留人”的用人观、“人人都可以成才”的人才观以及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的思想,着力改善人才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努力实现广大员工的根本利益。同时,为职工创造更多的培训机会。
“培训是对职工最大的福利,”童云芳强调说。据悉,杭钢去年以来就在职工中选拔了三批人才送到安徽工业大学、南京旅游管理学院、上海同济大学进行外语强化、酒店管理、房地产管理等专业培训。“目前,从已经培训回来的情况看,效果非常好,”童云芳说,今后还要多创造机会,让员工人人都能享受到各种各样的培训机会。要培养一批既懂外语,又懂技术的员工队伍,使得在实际工作中能直接与外国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交流。
在采访结束时,童云芳告诉记者,他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要通过4到5年的努力,实现年销售收入500亿元,实现利润2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冶金行业中具有一流竞争力的特大型现代化企业集团,建设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崭新杭钢。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