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于对书画艺术的酷爱,对于书画家的仰慕,我确实情有独钟。
与张正侠老师认识是去年5月在书院街金笔大师王文献的笔会上。他的豪气和慷慨大方使我感动,与时即给我及伙伴挥毫写了两幅字。此后我常去他处探讨、请教书法的技艺,他从不保守吝惜,倾其所有地给我讲授。
今年4 月,我赴山西临汾参加“秦晋文化交流”活动前特邀张老师参加,他一口应允,并赶时加班写了九幅作品,在交流活动会上,他的作品颇受称赞。
我几次动意评论张正侠老师的书法艺术,徘徊再三不敢提笔。我自感道行太浅,对于“大家”、“大师”类书画家,着实汗颜不敢妄评。然而,我又被痴迷书画、推崇中华传统书法文化的责任感驱使我由衷浅谈几句,聊表敬意。
张正侠老师是靠“实力”说话的。他的书法作品,不仅在韩原大地享有盛名,在全国及渭南市、韩城市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而且多幅作品被日本、法国、韩国友人收藏。他从不满足于“写字匠”,而是锲而不舍地向书法艺术的深邃空间做着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他曾拜太极高手陈立清为师,学习太极数年,1989-1997年在韩城免费教授太极10年。97年后,重拾旧好,潜心专攻书法,而且教导儿子学书,二儿张旭光9岁时就荣获在京举办的“少年儿童书法金奖”。
张老师经常参加慈善义捐活动,慈善机构榜上有名 。他曾建议并参与韩城老年书法学会赠韩城市博物馆的200米书画长卷活动。当时的馆长吉英勋高度赞扬说:“这是一个伟大的壮举,是韩城书画界给后人留下的一份珍贵的文化墨宝。”
与其说是评论张老师的书法艺术,倒不如说是评论他的特点更恰当些。他对书法首先是酷爱,自幼年受前辈熏陶痴迷书法,几十年笔耕不辍;其次是倾注身心,把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始终放在首位。他说过,当写出了一个满意的作品时,惬意,自豪,欣喜的成就感是外人想象不到的;第三是博采众长,他真草篆隶都喜爱,颜(真卿)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的作品他都临摹,尤其喜爱于右任的书法;第四是永不满足的追求精神;第五是谦虚、澹泊和善良。虽然他曾担任过市书法界的不少职务。目前还是中国司马迁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汉文化研究会书画协会副会长韩城分会会长职务,但他从不以“大师”自居。今年四月文化部乡土艺术协会文化遗产保护部对他的书法作品润格证书评为每平方尺4500元。他表示,情大于钱,对朋友该送的还继续送,对慈善活动,该捐的还要捐。
静心欣赏张老师的书法作品,总体印象是书如其人,不仅高雅,而且清新,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把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凝痴情于笔端,倾信仰于墨间。看他的行书,如清风出袖行气流畅,点画秀美,遒劲飘逸;他的楷书,拘而不拙,刚中有柔,意态精密,气势充沛;他的篆书笔画雄强而凝重,圆润浑厚变化丰,行笔圆转,结构端庄,匀整秀丽,逸致翩翩;他的隶书细劲而雄健,端庄而峻逸,飘逸多姿,纵横跌宕;他的草书实可谓山峰罅隙,如水悬流,飞龙走蛇,银钩虿尾,虽万变却自然,虽谨严却沉着;他的榜书大气磅礴,朴拙雄浑,骨力遒劲,气慨凛然。
那“剑”字的一竖,真似一柄闪寒光锋利之剑,令懦者胆寒;
那“佛”字,恰如几人挥汗攀登于山巅佛寺,正在跪拜,虔诚之心可见。
这大概就是张老师追求的“出神入化”的境界吧。
<张正侠简介>
张正侠,号豫秦斋,男,汉族,中专文化,1946年生于西安。祖籍河南沁阳市。曾任韩城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常务副主席,现任中国司马迁书画院副院长,陕西省汉文化书法研究会副会长,韩城市分会会长。韩城市老年书画学会常务副会长。陕西省韩城市书画协会顾问,韩城市书法家协会顾问。
自幼深受祖父及父亲的书艺熏陶。始从欧体,颜楷习起,后专习于氏书体。并将中国太极文化融入书法艺术里。每日坚持临池学书,不辍扎根中国传统文化,追本溯源,开拓创新逐渐形成自己浑厚稳健的书法艺术风格。其作品笔力苍劲。力透纸背,清晰秀美,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赞誉和好评,书法作品被海内外人士喜爱并收藏。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