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从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传来消息,2003年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风险监管措施取得明显成效,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控制能力普遍增强,银行机构不良贷款比例和余额出现大幅度的“双下降”,为国有独资银行股份制改造和进一步扩大金融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银监会统计显示,按照一逾两呆口径,截至2003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2.4万亿元,比年初下降1574亿元;不良贷款率15.19%,比年初减少4.69个百分点。实现了不良贷款比例和不良贷款余额“双下降”的目标。经测算,不良贷款余额下降对不良贷款比例下降的贡献率提高到21%。
从分类别的角度来看: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9万亿元,比年初下降1312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6.86%,比年初减少4.71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1540亿元,比年初下降77亿元;不良贷款率为6.50%,比年初减少3.03个百分点;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993亿元,比年初下降58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85%,比年初减少4.87个百分点;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5049亿元,比年初下降8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9.72%,比年初减少7.5个百分点。
银监会说,2003年不良贷款能够实现“双下降”目标,是与银行监管工作的有效开展密切相关的。2003年4月28日,银监会成立后,就把不良贷款的“双下降”作为监管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强化风险监管。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狠抓“风险窗口指导”。在6个月内,先后召开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行长会议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会议以及城市商业银行董事长、行长参加的3个会议,针对房地产业、汽车行业的大幅度增长带动钢铁、水泥、玻璃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情况,进行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窗口指导。同时,反复部署对贷款分类的自查自纠,以提高不良贷款的准确性。
二是集中力量开展有针对性的现场检查。从2003年9月起,银监会集中全部监管力量对国有商业银行开展了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的现场检查,特别是对票据承兑、贴现、转贴现业务、信用证业务和担保抵押业务等进行了重点检查。
三是及时出台监管法规。首次提出对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资本充足率约束、损失准备金约束和贷款五级分类准确度约束。并针对新的风险情况,先后下发了《关于严格控制关联交易风险的通知》、《关于推进和完善贷款风险分类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规范性的文件,对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意识、风险管理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四是比较全面掌握银行风险的真实状况。随着银监会信贷资产、非信贷资产和表外业务检查工作的全面推进,对金融机构的风险总体把握水平提高,特别是随着国有独资银行改革准备工作的不断深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对贷款的分类、不良贷款的管理更加规范,执行贷款分类标准和管理更加严格,贷款分类标准和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各商业银行对自身的风险全貌有了全面的认识,风险控制能力也有了进一步增强。
银监会认为,虽然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出现了明显的“双下降”,但对解决不良贷款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尽管采取了以上强有力的监管措施,商业银行的审慎经营意识和风险控制能力也有所增强,但银行风险的积累和显现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得到有效化解,仍需艰辛的努力和较长的时间。
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正式投入运营
由青岛港集团、英国铁行集团、中远集团、丹麦AP穆勒--马士基集团合资经营,目前世界最大的集装箱码头公司之一的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于日前正式投入运营。该公司的开业标志着作为中国第三大集装箱口岸、2002年世界集装箱大港排名第14位的青岛港,向着国际航运中心、向着东北亚枢纽港迈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步。
该合资项目总投资8.87亿美元,其中,青岛港集团占31%、铁行集团占29%、中远集团占20%、丹麦AP穆勒--马士基集团占20%。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这就如同一个车轮,轮轴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轮辐就是这十几个因素,轮辐的外围构成...
这是一支煤海劲旅,在世纪腾飞路上,他们万里扬帆、风雨兼程;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这支丹心相映、众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