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联盟热点>> 正文

今年是解决全流通的好时机

企业报道  2013-05-21 13:57:00 阅读:
核心提示:  “我个人认为2004年是解决全流通问题一个很好的时机,我们的经济在好转,我们的股市投资理念也在好转,特别是股市现在是稳中向上,在这样的大势下,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好的时机。”证监会规划委主任李青原是在1月10日召开的第八届(2004年度)中国资本论坛上说的这番话。

  “我个人认为2004年是解决全流通问题一个很好的时机,我们的经济在好转,我们的股市投资理念也在好转,特别是股市现在是稳中向上,在这样的大势下,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好的时机。”证监会规划委主任李青原是在1月10日召开的第八届(2004年度)中国资本论坛上说的这番话。

  在发言中,李青原就全流通中间关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问题谈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第一点,在全流通实施的过程中,最切实的保护公众股东的办法就是在涉及到他们切身利益的问题上要有知情权、话语权和表决权。同时,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要利用市场或者是非市场的手段,使市场价格不要过多的波动。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作为研究部门,我们希望采取的方式是规则统一、决策分散。这么多的上市公司,情况这么复杂,证监会作为政府部门应该规定一个大的原则,即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东应该达到50%以上,全体股东达到2/3之上,这样一个全流通的方案才是可行的方案,才是可以接受的方案。具体用什么样的技术措施,是缩股还是配股,如何赔偿等等,需要时间来定,定了以后再由各上市公司的股东大会来抉择。在此过程中,政府部门应该考虑的是怎样使市场比较平稳,怎样防止操纵、防止行政定价的问题。

  第二点,全流通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不同政府部门的政策协调,还有改革的配套措施。如果这样一个牵扯到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问题没有在最高的决策层达成共识,就往前推的话是很难推出来的。如果保护投资者利益,只是证券监管部门有积极性,而其他的有关部门对很多问题不清楚或者是有不同的看法,实际上也是非常难推动的。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跨部门的协调,这些工作现在正在进行之中。一个是在全流通这个方案实施的过程中,怎么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另外在大宏观投资环境上,怎样保证被市场接受的思路能够被决策部门接受,且在实施中还要对大的宏观环境有利,这也是必须研究的重要方面。

  第三点,试点先行的问题。试点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比较主动。在试点的选择上,应该选那些没有比较严重历史问题、基础比较好的企业,另外试点全流通后股价有可能稳中有升的、或在国民经济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企业和与国民经济状况关联度比较高的企业。这样做,可能对维持整个价格不过度波动有作用。

  第四点,全流通的问题肯定会引起一起非常重大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改革。它绝不是简单的全流通问题或减持的问题,它涉及其他大的宏观政策,比如社保基金,中央地方政府到底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筹集、它的比例应该是多少?如果没有清楚的思路,有些国有股的股东在全流通过程中将不会有很高的积极性,因为他们会觉得辛苦了半天都被社保拿走了。这个问题牵涉到各种政策的协调配套。李青原主张在此过程中应抓住机会,对法律、规章进行调整。

  李青原说,2004年是解决全流通问题的一个很好的时机,我们的经济在好转,我们的股市投资理念也在好转,在这样的大势下,解决这个问题是非常好的,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资本市场才能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功能。

更多专题
七星大地“群星”闪耀

绿染田野的五月,七星农场呈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望无垠的稻田里播种的秧苗展示着现代化大农业的豪迈...

职业经理人的跨国公司应聘记

为了确保获取的信息是准确的,要先设计出能力素质模型,这样容易就其要素设计调查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展开调查...